义务教学不求回报
“他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画画;他可以一个月足不出户,但不能一天离开画室;他可以一年不添一件新衣,但不能一天不摸画笔。”梁金城的家人对老梁已经很了解了,可他们有时候也不能理解老梁画画到底图啥,“还免费给孩子们教学”。
2009年11月,梁金城获聘为翔安区农民画培训基地教师,在翔安区蔡厝小学开班传授民间绘画技艺,首期培训开设两班,共有学员60余人。梁金城义务教学,分文不取。
“老头子怪!”在梁金城年轻时,放弃政府提供给他的工作,回农村当农民,当时就被称为“同安第一大怪人”。后来,他还把祖上8代相传的技艺传授外人,让大家经济受益,自己却十分节俭。如今,他还与老伴住在一栋简陋的毛坯房里。
画农民画回报家乡
“难舍农村感情,如今翔安大开发,农村的变化也很大,作为农民画家,我有责任用画笔来记录这种变化。”梁金城,1940年出生在印尼一个贫苦的华侨家庭,1949年3月,由于他母亲难舍家乡,一家人搬回了当时还属于同安的蔡厝。回国后的生活非常艰苦,梁金城当过农民也当过渔民,还挑过盐。但是他时刻没有忘记画画,他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地、墙、床板都成了他的“画布”,他节衣缩食购买美术材料。田野、农舍、集市、水库、渔船等等,都是他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就是我的老师,我应该回报他们。”在农村,梁金城经常戴着斗笠,蹲在田间地头作画。梁金城这名地道的农民画家拿着画笔当锄头,创作出了一大批农民画新作,表现题材也由农家生活拓展到家乡的山水。作品《欢腾的海岛》入选全国全军美术展览,《锦上添花》获省农民画展优秀奖,梁金城个人荣获农民画传承指导金奖,2011年4月,梁金城被授予 “共和国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
“都拜托我这双眼睛了,视力还不错,我还能画上些年。”对梁金城而言,活到老画到老是一生最大的快乐,梁金城最大的愿望是把传统的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导报记者 顾留章 通讯员 黄培贞 张天骄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