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也能干出一番艺术事业,翔安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农村画家多。通过各种渠道,我结识了许多农村画家,请他们传授传统的工笔画技艺,既提高了漆线雕工艺水平,又成功传承了翔安农村工笔画的传统。”郑文团介绍,他出身农家,自幼喜爱艺术雕刻,但由于家境贫寒,小时候没有学艺术的机会。幸运的是,郑文团的家族从事民间木制雕刻工作,所以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民间工艺品的制作过程。1998年7月从学校毕业后,迫于生计,在厦门湖里一家公司打工。
虽然郑文团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始终不减,但苦于经济拮据,没有多余的钱去参加与艺术相关的学习培训活动。于是,他就用打工挣来的为数不多的钱购买了与民间艺术有关的专业书籍开始自学雕刻的制作工序。每天除了工作以外,他都坚持花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简陋的宿舍里自学画画,每逢节假日更是足不出户,集中精力于钻研雕刻。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文团接触了漆线雕,就立即对漆线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把所有精力用于学习钻研漆线雕技术,并于同年7月成立了“厦门龙艺轩工艺品有限公司”。
“漆线雕的原创作品越来越少,漆线雕工艺面临停滞不前的困境。”郑文团下定决心,不断自我加压,在探索提高漆线雕技术水平的同时,力求创新漆线雕工艺。郑文团在对各家技法了解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吸取其中优点和长处,努力制作出一批风格各异的精品,如《五牛图》、山水、竹等作品都有比较明显的风格特点。2005年,郑文团参加厦门市旅游局举办的首届“厦门旅游纪念品征集暨评选”活动,他设计并制作的“海上明珠”荣获“最受群众欢迎的纪念品”奖项;2009年11月,郑文团设计制作的“文化翔安”、“和谐翔安”、“科技翔安”系列漆线雕作品荣获翔安十大旅游纪念品称号。
导报记者 顾留章 通讯员 黄培真/文 朱毅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