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咱种的地瓜是观赏植物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燕子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0月2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顾留章 通讯员 黄培真/文 朱毅力/图)长在水里的地瓜,你见过吗?而这种地瓜可以卖到60块一个呢!原来,这地瓜“摇身一变”,不是给人吃的,而是养在水里给人观赏的。而让地瓜变身观赏植物,并卖上好价钱的,就是翔安马巷唐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银镇。

  “这个红薯是我们吃的,你看不出它的好看,也不觉得它有啥艺术感。但是放在玻璃瓶里以后,欣赏角度就完全不一样了:上面叶子绿苍苍的,根系线条也很漂亮,如果再放两条小鱼下去,增加一点动感,这盆‘地瓜微缩景观’一摆出去,人家看了就特喜欢,因为新奇嘛!”

  不光是地瓜很美妙,在翔安马巷唐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大棚里,还种着成片其他美丽的“观赏蔬菜”,如:洋葱、胡萝卜……

  “给我一片叶子,我就能培植出它的水养植物,一叶成林。”说起创业,陈银镇的感觉是 “和水养植物谈了一场恋爱”。谁能想到,陈银镇原来是做摄影的。“隔行如隔山”,的确吃了很多苦,陈银镇告诉导报记者,“基本上,搞水养植物的研发机构我都去拜访过了。”掌握了水培技术后,他从中国农科院引进设备,开始从事无土花卉栽培,逐步打开市场。为了保持竞争力,他继续学习、引进新的技术,蔬菜、水果就是他眼下正在开发并重点推进的水培项目。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勇攀高峰,直到把新产品推广市场,智慧化的旗帜高高飘扬……”陈银镇还创作了《菜篮子》之歌。陈银镇介绍,水培这种朝阳产业还能带动种植、包装、玻璃艺术等相关产业,不仅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帮助农民增收。

相关新闻
习近平讲故事:地瓜土豆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拉美是地瓜等薯类作物的原产地,我特别爱吃这里的地瓜土豆。我曾给中国的一些企业家举过地瓜的例子。我说,你看那个地瓜,它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同样道理,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 ——摘自习近平在秘鲁利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19日,根据央视《大国外...

通讯:在印尼晋江同乡会“喝地瓜粥”

中新社雅加达11月5日电 题:在印尼晋江同乡会“喝地瓜粥”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在印尼,如果有人请你“喝地瓜粥”,那是“最闽南”的乡情表达了。   5日中午,众多旅居印尼的福建闽南乡亲汇聚在雅加达北区万登岸南街的晋江同乡会会址,在一碗“地瓜粥”中畅叙浓浓的乡情。   “每个周日,我们都有聚会,让乡亲们有一个互通有无、畅叙乡情的机会。”刚刚卸...

泉州男子种出巨无霸地瓜 重达20多斤形状像人

台海网10月30日讯 据德化网报道,日前,憨鼠社区网友“腾讯博客小梁”发帖附图爆料:德化鹏祥开发区一居民老林,竟挖出了一个重达20多斤的大地瓜! 老林手举的地瓜,像个人形大胖子。 虎背熊腰,甚是奇特! 据老林介绍,几年前,他在离家不远的路边土沟种了一小片地瓜,没想到在这...

罗源县起步镇护国村结缘肉燕 地瓜种植户尝甜头

台海网10月25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前日一早,罗源县起步镇护国村村支书陈世灼领着地瓜种植户黄宝康等人,一起走进位于罗源县城区的地瓜粉专营商林国东的家中,共商今年的地瓜粉生意。   黄宝康今年66岁,前几年,他只种了两三亩地瓜,如今已达30亩,再过1个月就可收成。种了一辈子地瓜的他怎么也没想到,就一年多光景,他的生活发生了明显改观。   这一变化与同...

厦门中秋节独具特色的民俗:老人吃地瓜寄乡愁

台海网10月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饼这一闽南民俗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改良创新。事实上,厦门的中秋节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民俗,已慢慢被市民淡忘。那么厦门的中秋还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活动呢?为此,记者昨日采访了民俗专家卢志明。   海外华侨吃地瓜芋头寄托乡愁      “厦门有句俗语‘八月十五吃地瓜和芋头’。”卢志明告诉记者,厦门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