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他做的仿竹壶文博会拿大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王炜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翔安区马巷镇五星社区厦门玄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陈东铸就是藏身民间的高手。他从小作坊开始做起,作品在各类展会中频频获奖,产品也逐步打进北京、上海等大市场。小作坊,现今变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传播公司,最近公司还将搬进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

  能有如此大的变化,靠的是“创新”两个字。跟导报记者的对话中,陈东铸提得最多的就是创新。的确,这“玄雕”二字就是个创新。“玄雕是我自己创造的词。我做的镂空浮雕壶,人家说有玄机。你看,这内胆比壶口大,又没有接缝。猜猜看,内胆是怎么装进去的?”

  在陈东铸的桌子上,摆着各种各样造型的茶壶和作品。“只要大自然中能有的,都能做得出来。传统的宜兴紫砂壶造型相对单一,但是你看这竹子造型,这蜥蜴,表情多生动。”

  获得过海峡两岸文博会最佳创意奖的仿竹壶茶壶,则更为陈东铸自得。该作品是传统特色的纯手工产品,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它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仿竹壶,顾名思义,其提梁形呈环状,不论腐木或枯竹,似乎经过人工刻意形雕,可是却不脱离写实、自然而合理的原则。仿竹壶形象不一、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精湛的设计绘画与仿古竹段造型雕塑相结合,烧制而成,将高档陶器文化、现代玄雕工艺与高雅茶文化,将陶艺精髓以茶具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导报记者在五星社区厦门玄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看到,厂房各种造型的茶壶让人叹为观止。而不少工人守着拉坯机“玩”泥巴,有的小心翼翼为壶身接上“嘴巴”、“耳朵”……

  “达则兼济天下”,陈东铸带领大家共同创业,公司吸收了当地不少劳动力,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导报记者 顾留章 通讯员 黄培真

相关新闻
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揭晓: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获“特别贡献奖”

台海网12月2日讯 据厦门广电报道 近日,福建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获“特别贡献奖”。在颁奖典礼中,评审组充分肯定了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实行专题询问全媒体现场直播,实现市级层次预算联网监督,推动保障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见效,同时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等突出成绩,并赞扬其为建设法治中...

【两岸交流三十年·人物】心怀故乡山东的台湾“政坛名嘴”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福建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台海网11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福建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指导单位,福建法治报社、法制日报社福建记者站主办的福建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   评选当天,评委会综合投票情况,经过专业审评、民主投票推选出了...

两岸交流30年·人物 高秉涵:我抱着的不是遗骨,是乡愁

台海网11月18日讯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1949年13岁的高秉涵随逃难人潮去到台湾,不料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骨肉分离。直至42年后,1991年55岁的他才得以回到山东故乡探亲,但等待他的却是母亲的孤坟。高秉涵还是“幸运”的。许许多多的老兵在台湾孤寂一生,到死也没能再看到故乡一眼。为了达成老兵们的遗愿,这30年来,高秉涵一共抱...

福建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启动

台海网10月27日讯 (福建法治报记者 赵忻)“践行法治理念,彰显法治力量”,福建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日前正式启动。此次评选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福建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指导单位,福建法治报社、法制日报社福建记者站主办,省人大法工委、省政协社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政府法制办、省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