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能满足年4500万人次吞吐量需求
新候机楼的建设,对于厦门空港发展来说,属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工程——其2014年完工后,翔安机场有望开工建设,并于2019年前后完工试运行。同时,新候机楼所属的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基本是高崎机场的最后一次扩建。
时至今日,翔安机场的前期工作,已经孕育了5年之久,期间选址报告还经历了一次重编。最新的进度是,新版的选址报告已经完成。如果顺利,新机场有望在2014年全面动工,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试运行。
更高等级的候机楼、跑道
再比如跑道。现在高崎机场只有一条跑道,而新机场一期就拥有两条跑道,且规格为最高的4F等级——长度为3800米,可满足空中客车A380、波音747等大型飞机起降要求。二期将继续追加两条跑道,使总跑道数量达到四条。
与城市交通的衔接也是一大亮点。由于机场定位覆盖厦漳泉龙金五地,所以长距离的轨道交通是与机场同期建设的,并预留下较大的空间。目前,建设方计划争取将轨道交通与机场同期投入运营,届时,周边城市的居民将能通过轨道交通,快速抵达机场,而不必像现在这样长途奔波,还要将堵车的因素考虑进去。
形成“一场一基地”格局
新机场一期将能够满足2025年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需求,而随后进行的二期建设,将满足远期(2040年)年吞吐量7500万人次的需求。记者发现,按照目前的增长率计算,这一设计并不算超前,甚至显得有些保守——一个对比,目前首都机场的设计标准就已经达到8600万人次。
至于翔安机场建成后,目前的高崎机场何去何从?昨日,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副总经理、厦门空港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斌在接受采访时并未给出明确答复。不过,有关方面说,保留高崎机场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现在高崎机场周边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航空工业,比如飞机维修业,已经形成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另外,高崎机场还可以结合厦门城市特点和国家低空开放政策,逐步发展公务机、通用航空等多种业务,形成厦门区域内“一场一基地”的格局,实现航空业务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