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1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沈晓丽 通讯员 林瑞声 黄培真 朱毅力)今年68岁的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许厝村村民老许,每到早上10点,他总会习惯性地倚在自家门前听广播。有时听到的是一些闽南语歌曲,有时是电台新闻、天气预报,有时则是村里的一些会议通知。
今年春节后,在许厝村,每天早上10点到11点半,下午5点半到7点,村里的文化信息中心广播室总会准时“响”起,广播声飘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翔安区为民办实事的又一举措,今年春节前,翔安区以大嶝街道山头社区和内厝镇许厝村作为试点率先在厦门市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而到今年8月底,翔安区全区的113个村(居)(含大帽山农场)都将拥有自己的广播室,村村响广播。
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8月底村村响广播
在许厝村采访时,正值广播的播放时间,当时正播放着一首闽南语歌曲。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目前广播室主要播放一些歌曲、日常的村民会议、活动通知,节假日播放歌仔戏、高甲戏等节目,此外每日还定时段自动转播中央、省、市等地方广播电台新闻、天气预报等信息。
“这个广播很好,方便生产生活。”老许说,他经常会和几个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听广播。村里有什么通知,听广播就知道了,很方便。
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广播室播音系统直接连着电脑,广播内容可直接从网络获取,如广播电台的新闻、闽南语歌曲、地方戏曲等,节目十分丰富,音质又好,还省去村里买录音带、光盘的费用。
别看是一间小小的广播室,工作人员介绍说,“村村响”工程建设起点高,采用的“三级联网”模式很超前。在区设立广播中心,镇设立广播站,村设置广播室,区、镇(街)、村(居)三级联网。区广播中心和镇广播中心可以利用紧急呼叫主机呼叫各个自然村,可以单个呼叫,可以选择多村呼叫,也可以全部呼叫,是村(居)及各级政府传达通知、宣扬政策的重要途径。
遇到紧急情况可电话远程广播
而在紧急情况下,广播室还将“摇身一变”,成为减灾预警应急广播系统,可实现区、镇(街)、村(居)三级联网点对点应急广播。这个广播系统的一大神奇之处是,可实现电话远程广播,即通讯工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拨通联机电话,输入密码后通过语音提示进行直播。
而这点在农村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碰到台风天等恶劣天气时,村里的负责人无法第一时间赶到广播室,可通过手机直接在广播里喊话。
真的这么智能吗?在大嶝街道山头社区广播室里,山头社区党支部书记郑淑贤现场示范。拨通联机号码后,输入密码,本来处于关机状态的广播系统自动开启,郑淑贤对着手机喊话,广播室外立刻响起郑淑贤的喊话声。
翔安区委宣传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外,“村村响广播”系统的另一大功能是,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作为减灾预警应急广播系统,播放防汛抗旱、台风警报紧急通知等,并实现区、镇(街)、村(居)三级联网点对点应急广播,在特定情况下利用通讯工具实现远程紧急预警广播,与此同时,遇非法插播等可实现远程紧急切断。
相关链接
5年实现岛内外“智慧”一体化
翔安与中国电信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
台海网6月16日讯 (通讯员 蔡江沈)昨日上午,翔安区政府与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签订 “智慧城市”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智慧翔安”项目。该项目将重点实施无线宽带城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据介绍,电信公司将在5年内实现城区接入能力达到100M,乡镇接入能力达到20M,到村每一个家庭接入能力达到8M,光纤要最终覆盖到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