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原声
郑黄河:老劳模感慨农民住新房,脸上笑开花
据介绍,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劳模居多是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年纪最大的有86岁。如今谈起往昔岁月,感慨万千,劳模荣誉来之不易,记者采访到来自马巷郑坂的郑黄河老人,今年76岁,他是在1964年被评委省级劳模,参加工作达40年之久。回忆翔安新区的变化,郑老告诉我们,如今家家户户的生活变好,新房盖起来了,农民的脸上也欢喜了。有些农民也从耕地走向了工厂,贫瘠的土地得到了开发,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翔安的新面貌。值得一提的是,郑黄河在岗期间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杨清池:看着翔安每一寸地的成长
“我是翔安区新店镇杨厝人,从出生到现在,在翔安生活了几十年,对这一片热土一年年的发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杨清池老先生告诉记者,今天参观完翔安规划展示厅后,他似乎看到了翔安的未来,翔安的希望!
1995年荣获市劳动模范称号的杨老先生激动地说,刚建区时,翔安几乎是纯农业地带,城市化率仅为6%,城市建设几为一张白纸,产业布局更无从谈起。面对农村征地、农民转岗等大课题,翔安以城乡统筹、协调并进的举措,打下了大开发的坚实基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理念下,一幅幅又好又快的和谐景象,正在翔安展现。
蔡鹤影:从“劳模墙”谈翔安7年发展历程
记者采访到原翔安一中校长蔡鹤影老先生,他在1983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是厦门市首批拔尖人才。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天我在劳动公园的‘劳模墙’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心情无比激动,这说明区委区政府对我们劳模的重视,翔安的人民还记着我们这些曾经撒过血汗的劳动者。”
面对今天翔安的跨越式发展,经过7年的努力建设,目前翔安的发展日新月异。蔡校长开心地谈到,吴南翔书记曾告诉他们劳模,劳模墙的建立,不仅可以让他们记住那些“功臣”,同时还可以激励更多的翔安人民参与到翔安的建设中来。劳模也将永葆自己本色,继续为翔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