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正是扬帆时!昨日,记者从翔安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回顾总结“十一五”,2010年,翔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保持迅速发展的态势,突破6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逼近200亿元。展望、谋划“十二五”,将壮大以光电为主导的产业链(群),形成一条年产值1000亿元光电产业链和4个年产值100亿元的电子信息、电力电工、轻纺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
[工业主导]
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据介绍,在“十一五”期间,翔安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全市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大局,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十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逼近200亿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9.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翻了三番多,年均增长62.11%;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9.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02亿元,年均增长35.1%;农民人均纯收入8407元,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0.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产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二三产协同拉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新区交通]
构建“三纵四横”框架
在基础设施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环境不断完善,构建了“三纵四横”城市主干道路框架,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功能规划布局,一批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市路网、水电供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加了47%;城市化率达到73.9%,比“十五”末提高31.4个百分点。
[对台交流]
共建翔安金门合作区
对台对金交流合作,推进对台产业“十对接”,完成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一期改扩建,举办环大嶝岛海峡两岸自行车赛、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等文体赛事,参与两岸闽系红砖建筑联合申遗,争取更多合作交流平台落户翔安。日前,正策划开发大嶝和烈屿“两岛一日游”旅游线路,做好金门县政府旧址等涉台文物保护,构建“翔安金门合作共建区”。
[关注民生]
28亿元投向民生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累计支出28亿元投向民生工程。“我们的用水有保证了,不再需要分时段供水了,水费也降下来了,烦恼事解决了。”昨天上午,翔安欧厝社区居民王水池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春节前,翔安区完成了新店镇欧厝村自来水管网的改造,结束了该社区自来水供应断断续续的局面。此外,为解决沿海突出部村居自来水管网普遍存在水管老化、水损严重问题,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翔安区还制定了沿海突出部自来水管网改造实施方案,涉及大嶝、新店、马巷三个镇(街)38个社区29440户,共99814人,目前该项改造工程进展顺利。51个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老区山区村建设通过验收。
出台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创业富民的一系列扶持措施,转移了农村劳动力36684人。建立健全了以“三保(低保、医保、社保)两救(民政救济、医疗救助)两助(红十字会和慈善会资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村村通硬质化道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展望未来]
打造“滨海型”新城
展望“十二五”,区长柯志敏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光电为主导的产业链(群),整合提升食品、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一条年产值1000亿元光电产业链和4个年产值100亿元的电子信息、电力电工、轻纺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
目前翔安新城正在步步崛起,未来五年,将打造集商务集中区、总部经济区、公共服务配套区、温泉休闲度假区、市民行政中心区、亲水高尚住宅区等文化内涵丰富,功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旅游度假,具有现代风格气派高品位的滨海新市区,与厦门本岛一同成为厦、漳、泉闽南金三角都市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