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 通讯员 林瑞声 蔡江沈 黄培真/文 朱毅力 张天骄/图)新机遇,新挑战,新作为。去年以来,翔安区积极融入海西建设和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发展大局,按照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双轮驱动”的思路,加快打造“五大基地、一座新城”,全力推进新城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三个新跨越”,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效,新区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新城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翔安新城核心区的建设项目和招商正在提速。2.43平方公里的新城一期内,1000亩的土地场平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公建配套正在全力推进,核心区的招商引资也凸显出“磁场效应”。
去年4月29日,翔安新城奠基暨10个配套项目同步启动以来,明发·半岛祥湾、首开·领翔国际等知名地产龙头相继入驻翔安,并开始主体结构施工。今年,翔安还将加快城市综合体及居住地块的挂牌出让,明发集团、北京首开、万科、国贸、新景地等实力企业都表示出较强的入驻意向。
今年,翔安新城共有项目37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就有27个。滨海东大道、翔安西路、纵二路、市民中心公园等市政公建项目上半年将动工。九年一贯制学校、浦园变电站、公交首末站、翔安湾公园、澳头污水处理厂、限价商品房等总投资约25亿元的公建配套项目,也将在近期破土动工。
工业总产值力争破一千亿
今年1月,翔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8.5亿元,比增55.52%,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今年,翔安将继续做强做大光电、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和电力电工等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随着友达光电、冠捷科技、宸鸿科技、厦门天马TFT等一批重量级光电产业项目的落户、动工、投产,位于翔安的海西最大光电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翔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184家,其中51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去年,翔安区的光电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57.2亿元,同比增长81.57%,占产业区全年总产值的92.75%。值得一提的是,友达光电以超过20亿美元的出口额,成为厦门新的出口状元,冠捷科技产值再度超过百亿元,达运精密入围了福建百强企业。今年,翔安区将力争实现光电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的目标。
农民收入每年要增长12%
目前,翔安已完成了近18万亩的征地和海域退养,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出路问题,牵动着区委、区政府的心。
自去年翔安区正式实施《关于促进就业和民生保障的十大措施实施意见》以来,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共举办了55场招聘会,3523家企业提供了142933个岗位,现场签订就业意向7983人。此外还鼓励辖区内企业招用退耕退养农渔民。组织召开友达、冠捷、如意等企业专场招聘会,促进企业多招用本地劳动力。去年,翔安区企业招收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等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多人。
去年,翔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407元,增长10.8%。近年来,翔安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初步构筑起了农民稳定增收来源的多元化机制,与2005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今后五年,将争取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12%,预计到2015年达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