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的“小特区”期待
推着自行车,年过六旬的老陈站在一 “新镇”的展示板面前,不禁感慨:“有点像岛内的中山路。”
这是新圩镇正在建设中的“中心商业街”,马路变宽变平,骑楼式的建筑、休闲广场一应俱全……一条原本有几分繁杂的镇街,正在大变样。
这并不是让老陈最为兴奋的。他所在的小镇,不仅迎来了一系列大项目,还要建高端住宅小区。由于有了一系列试点政策的优势,这个古镇,正在快步迈向新城,“小城镇试点,力度很大,感觉更像是在岛外率先建成一个‘小特区’”。
“镇里的卫生院最近还开办了红十字门诊,困难村民看病或看大病转诊都有望得到免费治疗。”老陈说。
在去年的 8月 11日,被确定为全省21个小城镇改革建设试点的新圩和汀溪,拉开了厦门小城镇改革战役的序幕。
新圩镇是21个试点之一。镇党委书记林佳跃正为这场“战役”忙碌着,与老陈关于“新镇”的感性描述相比,他对这个现代化的新镇区有更系统的阐释:新圩滨水新城核心区总面积1200亩,将建成集商贸、居住、办公、休闲于一体的滨水新城;新镇区以新圩溪为轴线,沿溪设有公交枢纽站、广场、中心步行街等。
“今后将建设成为一个集现代工业集中区、滨水新城商住区和农业旅游产业区于一体的新型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城市综合体。”因为有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大力支持,对于“新镇”的未来,林佳跃信心满满。
一个乡村的“总部经济区”
外界熟知,银鹭集团总部基地在翔安新圩。但如今,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紧临银鹭山庄的马塘村,已经建成了全省首个农村CBD(商务中心)。
在新落成的新圩小城镇规划展示厅,指着一片别墅式的商务区,翔安区副区长齐晓玲告诉导报记者,那就是“乡村总部经济区”。只是很多人依旧疑惑,在一个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城镇,真能建成“总部经济区”?
对此,新圩镇的有关负责人并不担心,“这里的‘总部’场所已经供不应求”。原来,很多银鹭集团产业链上的相关配套企业、一些注册在新圩的钢铁贸易企业,对这些别墅式的总部情有独钟,纷纷抢滩入驻。
“我们设了一定的门槛,不仅要求注册地在新圩,还要求年纳税额在500万元以上。”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总部区已吸引62家企业入驻,注册资金总计达4.25亿元,“虽说在乡村,但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未来还将考虑引进金融服务企业,不断提升办公、投资环境”。
事实上,让这位负责人如此有底气的还有,乘着小城镇试点的东风,截至去年年底,该镇新增加内资企业102家,协议利用内资5.15亿元,实际利用内资4.8亿元;与此同时,由于通往新圩的道路正在不断改善,这里与城区的距离在不断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