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翔安区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10月5日在翔安区调研新圩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圩小城镇建设。
据悉,翔安区将创新开发机制,以BT方式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据了解,新圩镇今年启动25个项目,计划投资8.54亿元,截至10月9日已完成投资5.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5%。其中,校安加固工程、新(扩)建厂房及购置设备、业扩电力改造工程、新圩至东寮管道安装工程、新圩计生服务大楼、新圩青年文明街局部改造、镇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古宅溪后埔段河道2处应急抢险加固工程、后亭村片区农业灌溉(一期)工程、新村建设旧村改造等10个项目已建成。
据介绍,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新马路已完成桥梁、涵洞、路基等工程;新圩排洪溪已完成土方开挖92%、挡土墙基础90%、墙体87%,目前正结合新曦文化艺术广场的建设做方案的完善和整体提升,再进行下一步施工;厦门综合仓库已完成场平及围栏;东部固废处理中心一期工程主要完成垃圾卫生填埋场、公共辅助配套一期工程、垃圾焚烧厂一期工程和配套进场道路……
记者了解到,新圩镇近期计划开工的项目还有9个。目前,该镇正重点抓好银鹭三期B地块、新曦文化艺术中心、大帽山进场路、铺内村拆迁、东部固废二期等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组织精干得力干部充实征迁队伍,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争取按时完成任务,确保重点项目有序快速地推进。
创新投资融资开发机制
据了解,新圩小城镇总体规划于6月20日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技术审查,并于8月31日通过市政府审批。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于9月26日通过评审。
蓝图已绘就,落实是关键。为保证新圩小城镇试点工作快速推进,在小城镇市政设施和公建配套等方面,该镇将采取BT方式进行运作,加快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的步伐。市、区、镇各级各部门也将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
资金、技术和人才是小城镇开发建设的三要素。基于这一认识,新圩镇创新投资开发体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配套等财政性投资项目采取市级统筹、市区镇三方共担、镇自筹三种形式进行;区投资公司为代建业主,统一负责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及建设,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发展。
与此同时,翔安区还根据试点《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把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项目进度时间安排和验收标准,将工作落实情况与部门、责任人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此外,还在镇村管理体制、小城镇管理方式、综合执法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招商引资打造宜居小城镇
在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中,抢抓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机遇。今年以来,新圩镇坚持以商引商、以资引资。为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办公、全程服务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把新圩镇打造成适宜人居、经商发展的好地方。
目前,新圩镇正加快银鹭三期B地块的“五通一平”和招商引资工作,闽能生物科技园、良一食品、永大农业技术、中致胜节能等项目已签订入驻意向协议。
新圩镇镇长叶晓东介绍,今年1-8月,新圩镇新增内资企业65家,合同利用内资22369万元,实际利用内资19500万元,完成区政府下达全年指标的213.7%和326%。其中,马塘乡村商务区自今年4月建成以来,成为新圩镇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招商质量的新亮点,至8月底,已累计吸引31家企业入驻(其中核心区23家、别墅区8家),注册资金总计达2 亿多元,预计每年可增加税收约3000万元。
为了做到可持续发展,新圩镇还对拟引进的项目进行筛选,对项目规模、质量、产能、效益等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和论证,淘汰一些耗能高、易污染、效益差的项目,既有效保护了环境,又提升了招商引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