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叫村,但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的马塘村实际上是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人口不断集聚的现代化工业园。
从过去四乡八里流传的“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到现在家家有别墅小车,一派城市式新农村风貌。“瘦”马塘变“富”并不是一段神话,而是一段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历史。
到马塘,应该看看,银鹭集团展示厅里的反映马塘新旧历史的老照片。照片中,最不能忽略的一张面孔,就是马塘村书记、银鹭集团董事长陈清渊。正是他,带领马塘、带领银鹭走出了一条腾飞之路。
高中毕业后返乡,陈清渊算得上是马塘的“高级知识分子”。1985年村里改选时,这位全村最高学历的年轻人被推上了村书记的位置。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陈清渊及其兄长了解到以水果为原料的罐头加工业的产销行情看好,而本村恰好有丰富的果蔬资源可供利用,便萌发了办罐头厂的念头。在村里的支持下,以陈清渊为首的六位青年农民以股份集资的方式,兴办了兴华罐头厂。
“当时,几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都特别有激情,我们给厂子取名兴华,意在振兴中华。”陈清渊说。
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没有技术,他们带着干粮到外地罐头厂学;没有厂房,一砖一瓦盖;没有水,从12公里外的古宅水库引……几年摸爬滚打,陈清渊等人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兴华罐头厂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名气也越来越大。1990年兴华外引内联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厦门同茂食品罐头有限公司,又开办了一系列企业,并于2000年组建了厦门银鹭集团。2000年2月,农业部批准银鹭集团建设高科技园区,现在银鹭已发展成为全国饮料行业的“第一集团军”。
企业发展了,陈清渊始终没忘自己村书记的身份和马塘的发展。陈清渊说,上世纪90年代初,在罐头企业还没有挣钱的情况下,我们就拿出钱来帮村里建幼儿园、建村部、改造基础设施。1996年,我们就提出马塘村要建成“厦门第一村”的目标。“记得我在村民大会上讲规划蓝图,将来要让马塘有路灯,老百姓就在下面笑。因为他们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不可能”已成为可能,蓝图在马塘成为现实。陈清渊将农村城镇化建设和企业园区工业化进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带领马塘走出了一条“以农业工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之路。
银鹭探索的是厦门知名的“金包银”模式。银鹭和马塘村首先将部分征地款,经村民大会通过后,以“村集体发展基金”形式用于投资企业及配套的第三产业,并出台措施使马塘村民成为股东、产业工人等。
同时,银鹭还带动当地走“以工兴农,共同致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如今的马塘,山坡绿荫成林,村间道路四通八达,别墅民房鳞次栉比,厂区楼房气势非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5万元,“厦门第一村”的目标早已实现,马塘村一跃成为“福建第一村”、“全国文明村”。
陈清渊常说:“对我这样一个出身贫困农民家庭的人来说,我只记得我现在的身份是马塘村书记,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小书记。我还是农民,在很多场合里,我也一直以农民的角度来说话。”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