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置房保障民生。
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绿树成荫,商场人头攒动……如今的翔安大地,处处迸发出蓬勃生机。事实上,建区七年来,这里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无不凝聚着翔安区财政人默默无闻的耕耘。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翔安区财政局紧紧围绕新区建设“五大基地,一座新城”的发展目标,积极履行财政工作职能,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致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效率,为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保增长
翔安经济交出满意成绩单
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不少企业举步维艰,然而有一组数据却让人备感温暖——当年,翔安全区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0.45%。
以保增长为着眼点,努力挖掘收入潜力,是隐藏在这一数据中的秘诀之一。据了解,为做大做强税基规模,翔安区财政局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税收、转移支付、贴息等多种手段,积极扶持翔安工业园区巷北片区建设,完善工业园区配套,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此外,他们还大力支持企业创品牌、创名牌,改造提升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时促进现代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产业聚集能力和发展层次,培植壮大一批集中度高、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财政投融资需求,确保新区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翔安区财政干部积极作为,通过争取市局资金支持、充分利用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为该区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喜讯再度传来,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1-6月份,翔安区财政总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50.5%,同比增长33.6%。截至6月底,该区政府性基金收入128936万元,完成预算的74.5%。数字也许枯燥无味,但恰恰是数字最能体现出年轻翔安发展的速度与轨迹。
护民生
让百姓生活得安康幸福
桌上似乎有审阅不完的报告,身旁似乎有接听不完的电话,所有的一切,显得繁忙而有序。记者昨日走进翔安区财政局,很快就被眼前的工作场景所感染。该区财政局局长陈靖安告诉记者,虽然整天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但他们只要时刻怀着对普通百姓的深厚感情去工作,却也乐在其中。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构建“民生财政”,是该局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如今,通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翔安区广大农村正迅速换上崭新的容颜。据介绍,根据省、市精神,今年该区财政局第一时间制定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方案,及时下发补贴资金196.51万元,按时完成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与此同时,他们积极筹措配套资金,确保今年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速推进。
一场场“家电下乡”和“摩托车下乡”活动,将党委、政府的关爱,不断传递到普通农民的心坎上。记者获悉,自相关工作启动以来,翔安区共完成“家电下乡”补贴兑付2368件,补贴金额68万元,补贴兑付率达100%。完成“摩托车下乡”补贴兑付5573件,补贴金额688万元,补贴兑付率达100%。
值得关注的是,他们还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促进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今年翔安区预算内安排教育支出31626万元。截至6月底,已拨付资金2238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0.76%。同时,还安排校园安全专项资金3500万元,项目工程将于9月1日全部完成。
重服务
为政府百姓理好财用好财
局机关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国库支付中心创建省级“巾帼文明岗”和“青年文明号”,非税收入管理中心和财政审核中心创建“群众满意窗口单位”……走进翔安区财政局这个大集体,人们不难被他们获得的各类奖项以及从这些荣誉里透露出来的服务理念所折服。
掌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他们深知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据了解,近年来,在抓业务建设的同时,翔安财政人一直把加强财政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和载体,通过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增强敬业精神,激发工作动力。
“他们是我们的‘财神爷’,更是我们的贴心人。”昨日,马巷镇桐梓社区的林大爷告诉记者,这几年每逢春节前夕,翔安区财政局的干部们总会联合社区居委会,给他们这些孤寡老人送来慰问金以及无微不至的关爱。
“人们把我们称作‘财神爷’,其实我们更应该当好翔安百姓的‘服务员’,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为这个社会理好财、用好财。”昨日,该区财政局一名工作人员的这句话,道出了翔安广大财政人的肺腑之言。记者留意到,近年来,为了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该局将部门、群众咨询的问题一一登记在册,并通过随机对来办事的群众发放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及时了解群众对其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意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把翔安新区打造成为“五大基地,一座新城”的新的起跑线上,翔安财政人又一次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