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被毁,农田被淹,山体滑坡触目惊心……不久前,特大洪水,在南平浦城留下了累累伤痕。而如今,这里却涌动着来自厦门翔安的无限关爱。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工作的决策部署精神,带着32万翔安人民的嘱托,7月8日、9日,翔安区委书记吴南翔带领区四套班子有关领导,以及发改、民政、建设、规划、农林水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镇(街)主要领导,赶赴对口援建的南平浦城县实地考察灾情,落实灾后重建帮扶工作。
灾后援建工作责无旁贷
浑浊的河水,依旧湍急地在浦城县受灾点附近流淌。巨大的灾害,已经给我省的“北大门”浦城县带来了严峻考验。据悉,今年5月下旬特别是6月13日以来,浦城连续不断遭受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县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和群众财产都受到重大损失,境内水库普遍溢洪,19个乡镇均受重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受灾人口达18.4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1904万元。
灾情就是命令,援建责无旁贷。
濠村乡樟源村地灾点、濠村乡临时集中安置点、永兴镇水毁桥梁、仙阳镇柏山村地灾点、石陂镇象口村河道……7月9日,翔安区领导在浦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冒着不时飘落的大雨,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个受灾点和安置点,了解灾情及灾后安置情况。
这一刻,特区与受灾山区人民同在。在濠村乡临时集中安置点,一位满含泪水的受灾老人紧紧地拉住翔安干部的手,除了一连串激动的“谢谢”之外,久久地说不出话来。吴南翔一行在实地了解灾情及灾后安置情况的过程中,不断勉励当地干部群众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夺取此次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重建美好家园。
山海协作重建美好家园
共同战胜灾害的使命,使沿海和山区心手相连。7月9日晚,翔安区与浦城县举行灾后重建、对口帮扶对接会,并签署了《关于开展两地山海协作的框架协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南平地区的灾情,时刻牵动着厦门人民的心。在对接会上,吴南翔动情地表示,灾区的艰难也是厦门的艰难,浦城的任务就是翔安的任务,翔安区将与浦城县并肩战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互相通报区情、县情,听取浦城县相关灾情、抗灾自救情况介绍之后,双方政府签署了《关于开展两地山海协作的框架协议》。翔安、浦城双方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根据《框架协议》的合作宗旨,翔安区将全力帮助浦城灾后重建家园、重建以民生为重点的公共设施、重建基础设施,同时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互补,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促进两地山海协作,共谋发展。
《框架协议》明确,双方还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共赢互利”的原则,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多方面的协作。翔安将以地处闽南“金三角”核心地带、海西对台前沿窗口和经济特区的区位与政策优势,支持、帮助浦城发展商贸和现代物流业,壮大三产经济规模,而浦城也将以丰富的山地、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吸引翔安社会资金投资,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等领域。
密切协作,火热对接。当晚,翔安5个镇(街)与浦城19个乡镇(街道)分别结成挂钩帮扶、山海协作对子。翔安区还给浦城县带来了机关干部职工的捐款。
情感的纽带,已经把我省东南沿海的翔安区与闽北山区的浦城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目前,两地共同推动的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序、快速、全面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