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布局未来彰显发展后劲
数据表明,数字经济、未来产业为火炬高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火炬高新区盯住关键,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在数字经济方面,火炬高新区紧跟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统计标准,拟定了火炬高新区关于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按照现有标准,火炬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数字经济企业共346家,占火炬高新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总数74.2%,今年1-7月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789.9亿元,占火炬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1.6%,数字经济占比不断提高。
同时,火炬高新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布局产业互联网,瞄准产业数字化前沿细分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大力扶持石头城等本地产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布局开源芯片产业,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芯片产业联盟深度合作,打造全国首个集赛事论坛、项目加速、公共技术平台于一体的RISC-V开源芯片产业生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谋划设立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火炬高新区还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依托火炬高新区产业联合会,搭建供应链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企业供应链协同机制和市场要素共享机制,巩固并强化区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4
聚焦产业搭建赋能平台
火炬高新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推动一批创新平台落地。积极对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谋划一批技术创新平台。
通过大力支持“三高”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举办科技成果路演与技术对接活动等举措,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目前,高新区拥有各级专利奖近200个,其中国家专利奖23个;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1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8家。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共性需求,推进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累计服务企业超8000家次,使用“火炬创新券”优惠服务金额近3537万元。
火炬高新区还大力支持各类众创空间升级为专业孵化器,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谋划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基地、第三代半导体孵化平台等,今年1-8月新增国家级孵化器和省级孵化器各1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
针对人才培育,上半年,火炬高新区搭建火炬大学堂产业赋能平台,成立我国第一所高新区平台型产业非学历教育机构。目前火炬大学堂已聘请30名各界专家建立战略、产业、学术顾问委员会,与18家高校、知名企业、商协会等结为战略合作伙伴,顺利开展首期企业家培训,并启动规划产业智库建设。
此外,举办首届高校新星挑战大赛,吸引清华、复旦等省内外83所知名高校1231人次参赛,达到“以赛聚才,以赛引才”的效果。
5
强基固本建设一流园区
目前,园区载体建设、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截至今年7月,火炬高新区内同翔高新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4亿元,同比增长77.3%,完成年度计划的98.4%。软件园三期1-8月完成投资19.3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9.38%。
产业项目也不断跑出“加速度”。中航锂电A6项目完成上半年计划的207.8%;天马6代柔性显示项目主厂房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顺利封顶,刷新同行业、同规模面板厂房建设速度;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海辰锂电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厦门唯恩电气翔安新厂房项目、椅夫健康科技园等项目均提前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火炬高新区还先行先试,建设“双碳园区”。开展能源管理试点,推动火炬(翔安)产业区增量配电改革,实施配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营,探索优先运营部分火炬资产电网。加快园区智慧化探索,在软件园一期北区开展智慧园区试点,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开展场景研究和应用示范。建立高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种子企业库,逐步壮大创新驱动主力军,培育出一批行业隐形冠军。
回望波澜壮阔的灿烂航程,厦门火炬高新区以创新承载梦想、引领未来的强劲脉动更为可知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