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1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支持企业扩大规模、鼓励企业向智能制造升级、为中小微企业精准匹配金融产品……连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有关部门主动服务企业,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近期,他们出台《火炬高新区进一步推进企业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学做结合,着力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据了解,新政策由原《厦门火炬高新区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的若干措施》(厦高管〔2018〕71号)《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税收信用贷款的若干措施》(厦高管〔2018〕66号)等2项政策优化为一项政策11条措施,均为聚焦企业提质增效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围绕鼓励做大做强、鼓励智能制造、鼓励产融结合等三大方面,有效推动高新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政策预算达2亿元,较原政策提高33.3%。同时,园区企业申报渠道便捷,所有措施均可线上受理,11条政策措施中有8条措施免企业申报。
亮点1
鼓励打造示范工厂 建立一流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新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打造一批具有柔性、智能、精细化生产能力的示范工厂。对2021年度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并获得三级、四级、五级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对2021年度获评省级、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企业,参照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四级予以奖励。
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国际一流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也是新的亮点。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按照“灯塔工厂”(指世界经济论坛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从全球1000多家工厂中选出的在尖端技术应用整合方面卓有成效、大规模采用新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沿的领先企业)评选标准打造智能工厂,对被世界经济论坛认定为“灯塔工厂”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
亮点2
有的不再设置补助上限 有的不再设置申报门槛
新政策与原有政策相比,部分政策标准放宽,补助提升。新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技术改造,对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含)且已申请市级技改政策的工业企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可按照市、区两级补助总额不超过该企业2021年度设备投资总额的10%予以补足。与原有政策相比,这一政策没有再设置补助上限。
对通过高新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购买整体解决方案(含工业软件)或诊断服务的工业企业,按其在2021年度通过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实际购买总额的40%予以补助,单家企业补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这一政策不再设置申报门槛,只要通过平台采购智能制造产品服务,即可享受政策。同时,采购解决方案或服务的补助比例从原来最高30%提升至最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