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 曾经备受中老年储户青睐的“靠档计息”,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本周,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陆续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提前支取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据了解,当前市面上有“靠档计息”的产品已经很少见,但储户们仍需留意这个变化,做好资金使用规划、投资收益盘算。与可以“靠档计息”产品相比,新规将对提前支取定存产生收益影响。不过,有专业人士提示,没了“靠档计息”,还有其它方式增加定存流动性,比如存单转让、存单质押贷款等。
1“靠档计息”一直备受储户青睐
所谓“靠档计息”,指的是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时不按照活期利率计息,而是按照实际存入时间最近的一档存款利率计息,剩余部分则按活期计息。通俗地说,你要是担心定期存款把钱“存死”,“靠档计息”可以帮你在提前支取时减少利息损失。因此类产品低风险、收益高,还有相对较好的流动性,一直备受众多储户的青睐。
比如说,某储户购买一张1年期的大额存单,如果需要在第6个月提前支取,根据“靠档计息”规则,则此客户可以按照最近一档5个月的定期利率进行利息兑付,剩余期限则按活期利率来计息。
“靠档计息”定期存款一般包含两类:一类是大额存单,2019年底之前,很多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允许靠档计息;另一种是智能存款,产品存款期限通常为五年,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
不过,这个储户眼里的“好东东”,如今要正式作别了。本周,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布内容类似的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根据有关公告,此次调整涉及各行采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及一些人民币特色储蓄等产品。这些产品将于明年1月1调整计息规则。如果储户在产品到期前有用款需求,在2020年12月31日及之前提前支取的,仍按照原产品“靠档计息”规则计息,在2021年1月1日及之后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部分将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不再靠档计息。当然,如不提前支取,利息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