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邮区中心局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厦门日报记者黄语晴摄
台海网11月1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前两日,厦门迎来“双11”收件高峰——全国各地的快递包裹陆续抵达厦门,送到市民手中。今年,许多市民的一个直观感受是:“双11”快递不那么“慢”了,多数包裹都能及时到货。为什么“双11”包裹快递的速度变快了?记者走访物流分拣中心、揽投部,为您揭秘。
提前备战
分拣前置占比提至20%
早在“双11”来临前,厦门邮区中心局就已做好了准备——今年,他们利用厂区空间,腾出近4000平方米的多余空地,在厂房外架起大帐篷,作为“双11”邮件的暂存区或手工分拣区;临时外包工的数量比平时翻了一倍,达到700多人。
“邮件装卸作业增加临时外包工,让业务熟练的老员工投身到一线分拣、投递,大大提升了邮件流通速度。”厦门邮政分公司寄递运营管理部经理吴忠厚说。厦门邮政分公司寄递运营管理部作为厦门邮区中心局的业务指导方,联合各部门提前准备了一系列相关生产方案及应急预案——从合理有效分配人力、场地、设备、车辆等资源,到面对突发情况的紧急措施都有涉及。
“双11”来临前,各物流企业大多会提前进行分拣前置——分拣前置是指将大客户的货物提前分拣集包,届时就近发货、不必再运回分拣中心走流程。“去年我们刚刚开始启用分拣前置,分拣前置的邮件较少,今年分拣前置邮件量占总处理量达20%左右,规模大幅提升。”厦门邮区中心局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经理郑义政介绍,今年EMS电商客户存储仓增设了一台小型分拣机,提高了分拣前置的效率及规模,使寄出的邮件能够第一时间“上路”,不会堵住后来到达的邮件。
直开邮路
在厦门邮区中心局,两台自动分拣机以平均每台每小时8000件的处理速度自动将货物分拣到对应格口,运货车来来往往,迅速“消化”堆积如山的包裹。
“今年‘双11’邮件总处理量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40%左右。”郑义政说。在邮件高峰期,厦门邮区中心局日均处理邮件65万件。事实上,即使今年“双11”相较平时确实是增加了厂房用地与临时工数量,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厂房用地或是临时工数量还是少了——能从容应对邮件增长的原因就是:邮件处理效率提升了。
加大各路运能、增配伸缩胶带机、扫描枪、牵引车等设备,都是邮件处理效率提升的原因之一。“今年我们将陆运邮件与航空邮件两个处理中心资源整合,实施综合调度、管理,提升了作业效率。”吴忠厚说。厦门邮区中心局每个邮件作业区域都有专人负责,避免货车停留过久无法及时装卸。
“直开邮路”的增加更为关键——所谓直开邮路,是指点对点、无需经中转的直通邮路。“以往,漳州、龙岩发往外地的邮件都要拉到厦门中转,但今年‘双11’,它们两地推行‘够量直发’——凑满一车邮件就直接发车,不再拉到厦门中转。”郑义政说,全国各地各物流企业今年大多增加了“直开邮路”,这是今年“双11”邮件提速的根本原因。
加班加点
夜间10点还在派件
16日10时,记者来到韵达快递后坑站,挑高的横梁下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快递包,形成一堵“快递墙”。门口一辆早已熄火的货车也打开后门等待卸货。这些包裹大多是从全国各地来到厦门、准备送往各个街道的“双11”“战利品”。
“这车快递是今天来的,之所以一直停在门口而没能卸货,是由于前一天包裹太多,它得‘排队’。”在现场,快递员杨先生一边回答,一边扫描运单条形码、将快递录入物流系统。另一边,陈女士一边敲着键盘更改物流单状态,一边告诉记者:“从昨晚6点到凌晨6点,我们工作人员一直在接货、揽货、卸货,‘双11’通宵是常态了,隔间有备床,有时大家就直接睡在公司。”陈女士说,如果不通宵分拣,第二天就会影响派件进度,也会影响下一批次快递的卸货。
老板颜先生表示,今年“双11”该站点揽件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但派件效率却提高了。“今年我们增加了6名快递员、招收临时工在夜间帮忙分拣,同时增加工时——从12日开始,快递员每天早晨7点开始派件,到夜间10点、11点之后完成当天派件任务;我们还增加了一辆货运车。”颜先生说,今年的“备战队伍”足够给力,分拣、派件效率提升了,包裹自然就能及时送达市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