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1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在厦门,有不少混搭、跨界经营的店铺,例如,健身房搭餐厅、咖啡糕点搭服饰、花店搭酒吧……它们大多来自不同领域,以新奇的组合方式开在一起。它们为何抱团,其间有哪些规律?记者走访了解到,有的是单方拉动,有的是互相“打辅助”,有的则能间接带来客流。
单方带动型:餐厅+健身房
客人健身后就近吃健身餐
在莲花别墅,有一间餐厅与健身房同名、合并在一起的综合店铺。相关负责人吴经理告诉记者,餐厅一年前被健身房接手,后者的带动效果非常显著。“餐厅有一半客人来自健身房。餐厅、健身房看似相悖,实则互相补充。餐厅有专门的健身餐,练完可以直接点单。”例如,重训之后的半小时是食补塑形的最佳时间,在隔壁坐下吃最方便。吴经理说,“减脂餐大多不太美味,但经过餐厅的设计,味道有了很大提升。”
餐厅除了健身餐,还有咖啡、主食等。会有客人因为喜欢餐厅的食物,转而去旁边的健身房上课吗?吴经理表示:“少之又少,目前来看,流动是单向的。”
类似的单方带动情形出现在莲前东路,记者在这里发现了钢琴和日用品的混搭。“日用品是‘引子’,用来吸引更多人了解我们‘主打’的钢琴品牌。”店长刘女士说。
互相辅助型:咖啡+服饰
客人逛累了就上楼喝咖啡
在中山路、禾祥西路,记者发现了相互辅助型的案例——咖啡和服饰混搭销售,给彼此“打辅助”。
在嘉美花园附近,一间服装饰品店与咖啡烘焙馆的综合体分布在上下层。记者向一楼服饰店的林女士了解到,半年前,咖啡馆入驻楼上,显著带动了服饰的客流和购买力。楼上曾经是培训机构,来的大多是匆忙接送小孩上下学的家庭主妇,但咖啡馆引来了更年轻、消费能力更强、时间也更加充裕的客人。
咖啡馆经营者吴小姐告诉记者,“我们估算,在楼下逛累了上楼喝咖啡的客人,大约占5%。”
先前已经出现的书店和咖啡馆综合店面,也已经颠覆了“看书挑书时顺便点一杯饮料”的传统思路。记者从厦门西西弗书店了解到,近两年来,书店和咖啡的消费力齐头并进、互相带动,咖啡销量不再只是买书或阅读的附加值,习惯到书店喝咖啡、工作、独处的老客,已经有了一定数量。
间接影响型:酒吧+花店
在酒吧喝酒的客人养起了花
另一部分混搭经营,直接带动效应不明显,但有间接影响。
在赤坡山附近,店主安娜把皮肤管理工作室与私教健身房开在一起。不过,她说,双方的带动效果都比较有限,“从在这里美容到成为我的私教学员并坚持重训的,只有不到10%,因为喜欢健身而来做脸的就更少了。”
但安娜告诉记者,间接影响还是很直观的。作为经营者,她阳光健康又热爱运动的形象,给不少客户吃了定心丸,“接受皮肤管理的客人会觉得,长期塑身的我比较自律、坦率,不会随意糊弄他人。”
角滨路口的一间店面,楼下是白天营业的花店,楼上是夜晚才热闹起来的酒吧。花店主理人小吴表示,虽然二者跨界、跨时段经营,不过,“几名晚上来喝酒的客人看见我们一楼布置的鲜花,萌生了养花的念头,甚至因此养成了习惯,长期向我们订花。”上门买花的多是周边居民,也会被通往酒吧的旋转楼梯吸引,夜晚过来喝上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