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已合并栏目 >> 国际 >> 国际时政  >> 正文

“南非爆发大规模排外骚乱”对中企在外投资有四大警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燕子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昨日,导报记者就“南非爆发大规模排外骚乱”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郭宪纲。郭宪纲对“骚乱爆发原因”、“中方需不需要撤侨”、“对中国企业有何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原因】底层民众生活水平低是根源

  南非此次排外骚乱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郭宪纲指出,南非此次爆发大规模排外骚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深层原因是底层黑人民众的生活状况较差,导致对政府和社会现状不满。南非是世界上贫富最悬殊的国家之一,10%的人(白人为主)拥有80%以上的财富。

  二、南非国内生活着数百万来自其他非洲国家的难民。不少当地民众认为,这些非法进入南非的外国人,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

  三、长期以来,南非的治安状况一直不佳。政府机构效率低下,执法部门贪腐严重,缺乏作为,在骚乱刚刚冒头的时候没有迅速加以制止。

【分析】中方暂时还不需要撤侨

  对于中方有没有必要从南非撤侨,郭宪纲说,从目前状况来看,暂时还没有撤侨的必要。

  首先,受此次排外风潮波及的外国人主要来自索马里、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

  第二,虽然在南非有30多万的华人,但绝大部分都居住在约翰内斯堡等大城市。大城市的治安状况相对较好,即使在城市里,华人的店铺和居住地也大多远离黑人聚集区。

  第三,南非政府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平息骚乱,目前各骚乱地局势已基本得到控制。

  “如果南非政府的措施能够让局面稳定下来,则中方没有必要撤侨。如果局面失控,骚乱出现大规模蔓延,则有必要做好撤侨的准备。”郭宪纲说。

【影响】对中企走出去有四大警示

  郭宪纲指出,中国现在正力推“一带一路”战略,今后到国外进行投资、建设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多,而“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是政局动荡、治安混乱、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机构效率低下的小国家。

  “南非排外骚乱对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郭宪纲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收获与风险并存。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中国企业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民风民俗。二、要保障当地劳工的权益和收入。中国企业不能只雇佣本国工人,要将适当的工作机会给予当地劳工。三、提高自身安保能力,加强企业的安保措施,中方员工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四、和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要保持紧密联系,在出现意外时,才方便得到及时援助。“此外,中国政府在与当地政府签订投资建设协议时,也可要求当地政府加强对中资企业的保护。”郭宪纲说。

导报记者 李效伟

相关新闻
夜间施工做了警示 小车还是迎头撞上

台海网1月2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工人施工时做了安全警示措施,却有一辆小车冲过来,将他给撞倒了。22日晚上10点多,事发仙岳路文化艺术中心站路段。   现场,一名40多岁的男性工作人员被撞倒,肇事的小车停在路边,其驾驶员是一名女性。“施工现场有皮卡车以及三角锥警示,但那辆小车从高架桥下来,车上的驾驶员可能一时没留神,才不慎撞到了工人。”在场...

中企将在斯港口城投十亿建高楼 印度媒体又紧张起来了!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元贞】“中企将在斯里兰卡港口城投10亿美元建新项目”,据多家媒体3日报道,斯里兰卡地区发展部长林帕瓦卡2日称,中国企业联合体将在港口城兴建3座60层高楼。   “这是新的金融城的一部分”,路透社称,林帕瓦卡在陪同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辛哈考察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时对媒体表示,在这一斯中共同开发的项目中,中企将投资10亿美元进一步参...

厦门北站岩顺路一路段警示柱“跑”到车道上

台海网12月1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实习生 罗桂英/文 曲女士供图)昨日上午,热心市民曲女士向导报记者反映,前晚她开车路过厦门北站岩顺路的一个路段时,发现道路中间好几根警示反光柱凌乱地“站”在车道上,幸好当时车速慢,否则可能会带来危险。   此外,在靠近右侧人行...

海湾公园公交站旁 十几根反光警示柱倒地

台海网12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实习生 罗桂英 文/图)昨日下午,热心市民张先生致电导报热线电话反映,上午跑步途经东渡路海湾公园公交站时,看见花圃边上的十几根反光警示柱倒地,不仅不能带来警示作用,还影响市容市貌。   导报记者随即赶往现场看到,张先生所说的倒地...

窨井“坑人” 市政园林部门:设置警示标志

台海网10月日24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实习生 罗桂英 文/图)下班路上,市民小赖骑着小黄车回家,路上却遭遇“陷阱”,连人带车一个趔趄,好在没有受伤。   昨日中午,小赖戴着耳麦,哼着小曲儿,骑着小黄车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条路我经常走,今天才注意到这个坑这么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