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已合并栏目 >> 国际 >> 国际时政  >> 正文

上千中国工人安抵巴格达 伊拉克乱局考验中国外交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环球时报 燕子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微博)6月28日讯 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上千名被困伊拉克的中国工人北京时间27日晚10时30分左右安全抵达巴格达。此前,他们的安全牵动人心。被困的电站营地距巴格达西北只有120多公里,却是“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简称“达阿什”或“ISIS”,此前曾译“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与政府军僵持不下的一个战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7日晚表示,在中国驻伊使馆、伊政府和军方协助下,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200余名员工目前已安全转移。中国外交正经历一场新考验。而伊拉克的命运,以及伊拉克政府总理马利基个人的政治生命也走到重要的十字路口。美国一再拒绝帮助空袭“达阿什”,叙利亚和伊朗否认派飞机或军事人员进入伊拉克。将于下周二开始的伊拉克议会会议,也将拉开伊拉克政局重新洗牌的序幕。

  据伊拉克《邮政报》27日稍早报道,1200名中国员工将从萨马拉转移,已有首批约50名员工乘坐直升机安全抵达巴格达。让人放心的是,其余1000多名员工27日当地时间下午也安抵巴格达。上千名被困员工属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的营地在萨拉赫丁省萨马拉电站。一名姓赵的员工告诉他远在四川的女儿说,北京时间下午5时(与巴格达时差5小时),他们乘大巴从萨马拉出发,经过5个多小时的跋涉抵达巴格达。而平时,即使要经过10多道安检,120多公里的路程也只需要1小时20分钟。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相关人士27日下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撤离方案正在实施,会在政府协调下,在伊拉克军力保护下,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正常的话,被困员工会比较快地撤离到安全地带。”营地是封闭式管理,伊拉克业主提供了几层保护,最外面有政府军把守。一名四川女士27日早上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妹妹和妹夫都在萨马拉工作,他们只能通过微信报平安。使馆和公司都一直在联络直升机和大巴车分批撤离那里的员工。”

  中国工人的安全引发国际媒体更多的议论。爱尔兰《独立报》27日以“随着伊拉克石油重新成为焦点,中国成为令人意外的因素”为题,报道了中国安全撤离被困工人的情况。半岛电视台网站26日分析说,“中国工人受困伊拉克,彰显中国需要能源新政策”,“阿拉伯之春”后,中国的投资和能源交易越来越需要远离政治上不稳定的国家。

  中石油巴士拉办事处的一名员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公司已制定应急计划,非重要人员已撤离,保安公司还增派数辆防弹车到营地帮助撤离。撤离路线的方案包括乘机离开伊拉克,或经陆路前往伊朗、科威特。

  英国《泰晤士报》27日报道说,伊拉克的乱象波及中国利益,并对部分在伊中国人的安全构成威胁,这是对中国外交的一个考验。英国媒体还担心,如果恐怖分子打到伊拉克南部,石油价格攀升将使英国经济坠入深渊。【环球时报驻伊拉克、叙利亚、英国、美国、俄罗斯记者 苏友 宦翔 黄培昭 丁雨晴 柳直环球时报记者 邱永峥 谷棣】

相关新闻
世界舞台中国风采(影像记录2017中国外交)

图①: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走进越南岘港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会场前,人们纷纷举起手机,准备记录这一重要时刻。   本报记者裴广江摄  图②:6月5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一名女子与大熊猫卡通形象合影。  新华社记者吴晓凌摄  图③:4月6日,美国华侨华人在...

“伊斯兰国”最大头目巴格达迪或藏身叙最后据点

IS最大头目或藏身在最后据点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惠晓霜)10日,在叙利亚政府军宣布收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最后主要据点阿布卡迈勒市之后,传出“伊斯兰国”最大头目可能藏身在当地的消息。   同一天,一个跟踪叙利亚战事的团体称,“伊斯兰国”向阿布卡迈勒市发动反攻,已经夺回城市近半区域。   一家与叙军方有关联的媒体10日报道,根据“报告...

大国外交全方位 习近平书写中国新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乘风破浪、昂扬奋进,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地走出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全方位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新地位。

聚焦十九大:拒绝追逐霸权 中国外交展大国担当

【聚焦十九大】(中国治)拒绝追逐霸权 中国外交展大国担当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蒋涛)“中国威胁论”之后,“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再度袭来。有海外分析臆测,中国随着国力增强而对外变得日益“强硬”,“抛弃”韬光养晦并偏离“长期坚持的和平外交路线”。   对此,北京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并未改变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