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能否可推广可复制
有记者问,什么是自贸区的成功标志?
韩正说,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在自贸试验区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跨境投资贸易的新制度体系、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就是一种成功。不用老的法律,按照新的规章制度都能管好了,这是一种成功。过去靠审批,现在不审批,企业活力强了、社会活力强了、管理更到位了,这是一种成功。我们会有一些评估指标,但不会是GDP、税收等老的数据指标,要从制度层面去看成果。
韩正说,这种制度创新是全新的,因此,自贸区所有的制度都必须可推广,可复制。不是自贸试验区干的事情,哪怕有些眼前的利益,也不做。自贸区不能只是做“栽盆景”的事儿,它要像苗圃,培育一段可以移栽。这是重大改革,也是重大尝试。
揭牌为何没有北京领导
几十天前,在自贸试验区的挂牌仪式上,许多人关注到没有国家层面的领导出席,海内外媒体有各种猜测,有人甚至称中央可能意见不统一。韩正对此一笑澄清:“自贸区的揭牌仪式充分体现了八项规定的要求,一切仪式从简。我们几个月前就开始筹备,这个方案始终没有变过。”
韩正还介绍,在决策过程中,冠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名字,是中央领导明确提出的总的设计和大的框架,以制度创新为内涵。随着方案研究的进程,中央领导要求尽快启动,条件成熟的先做起来。从提出方案到充分酝酿、研究、论证到决策,效率非常之高,中央的决策效率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因此9月底就正式挂牌了。这样一个决策过程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制度创新的高度重视,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