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 要“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
中央巡视组的第一轮巡视,打了一场漂亮的仗。但专家们仍一致认为,仅靠巡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巡视组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是比较好的路径。但巡视制度并非一种日常的监督制度,很难实现日常的监督。”汪玉凯说,反腐败长远来讲,“还是要通过制度来反腐,制定反腐败的制度框架,要能够坚持下去,使它真正对公权起到约束、规范作用。”
在周淑真看来,当前是一个很好的反腐契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反腐败问题密切关注,民心可用。”她也认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我们要建立一种制度,预防物之自腐。”
“反腐要取得好的成效,避免事倍功半,就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姜明安说,如此才能综合协调解决好“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不想腐”的问题。
在专家们看来,王岐山就任中纪委书记以来,先是在2013年初提出“当前以治标为主”的反腐思路;后又明确中央巡视组职权,使其更具公正性和独立性;今年6月,中纪委依据“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中央精神,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展开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等。在王岐山主政中纪委十个月之后,中共反腐新格局已渐渐成型。
“王岐山提出当前要以治标为主,是要为治本赢得时间。”制度反腐学者李永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治标是由当前的现实情况决定的,主要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用人体制、监督体制改革还在摸索,不可能以治本为主。
“治标不是目的也不是方向,治本才是。”李永忠强调,“目前打好歼灭战才能赢得时间。”他表示,反腐败的过程,既是查办案件的过程,更是制度建设的过程,特别是对权力的制约乃至制衡的过程。
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这份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目标和具体任务。这也是我国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之后的第二个反腐五年规划。
网络举报、巡视制度规范、规划的出台等等,在专家看来,标志着中国反腐开始进入了一个制度反腐的新时期。这也意味着,今后将不再只是依靠查大案要案来反腐,而是会更加规范化。未来的反腐之路,也将更有可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