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2003年9月,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阐述了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2〕2003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2004年11月在全国全面实行。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支持。
〔3〕《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该计划提出了2000—2010年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目标。
〔4〕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国家将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592个县(旗、自治县、市辖区)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5〕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
〔6〕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务院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水平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计划于2011年秋季学期启动实施,包括四项具体措施:(一)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二)鼓励各地以__贫困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中央财政给予奖补;(三)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四)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奖补。
〔7〕即《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纲要分为序言,人才发展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体制机制创新,重大政策,重大人才工程,组织实施等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8〕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9〕参见本书《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一文注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