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看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疫情动态研判、病例救治、疫情信息发布等问题的处理都考验着官方的应对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过“非典”以及H1N1流感疫情之后,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已日臻完善,此次安徽、上海病例的发现就与“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系统”密不可分。就官方举动而言,在疫情发生后,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其官网上对外通报了这一情况,其中,患者信息、官方动态、疾病知识问答也一并进行了发布。
与此同时,官方还将疫情向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地区及有关国家进行了通报,并保持联系。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磋商会上,双方同意将进一步加强风险沟通与风险评估。而综观该委员会近期对外公布的官方文件可以看到,“科学”、“有序”地展开防控被重点提及。
也基于此,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对于传染病疫情的“免疫能力”与过去相比亦有所提升。面对新兴传播媒介上关于疫情的林林总总的消息,社会公众避免了一些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误导。如在疫情出现不久,微博上便传出北京、南昌等地均发现病例的消息,对此,有关方面很快就通过网络说明事实,澄清传言,避免了不必要的担忧。
诚然,中国如今应对传染病能力相比十年前“非典”来袭时已提升不少。然而也必须意识到,此次疫情发展中,随着新的疾病监测工作加强,监测策略的调整,存在着发现更多病例的可能性。中国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中还可能面对一些新挑战,因此在今后的防控中更应该绷紧神经,决不能有丝毫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