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9月1日电 头戴草帽、脚蹬胶鞋、身着工装,山东省莱州市高产玉米试验田里的李登海,怎么看都像一个地道的庄稼人。
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出身的科学家,连续41年不间断地探索玉米高产攻关研究,一次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李登海是共和国同龄人,曾任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
从小忍饥挨饿的记忆让李登海对家乡莱州的田野寄予了希望:生产更多粮食让人们吃饱饭。1972年,初中毕业的李登海当上了村农科队队长。偶然的机会,一则材料深深震撼了他:美国农民华莱士将春玉米亩产达到创新纪录的1250公斤。而在当时,我国的夏玉米亩产只有一两百公斤。
“美国农民能办到的,我们也能办到。”同为农民的李登海从青年时期就下定决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探索中国玉米高产的道路。
在我国北方,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为加快育种速度,1978年,李登海离开家乡,来到海南三亚进行加代育种,开始过上了候鸟般的生活。在海南育种基地,他连续度过了30多个春节,克服孤寂、高温、蚊叮虫咬,潜心育种,唯一一次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也是在海南的玉米试验田里。
1989年,李登海选育出亩产1096.29公斤的杂交种;2005年,选育出亩产1402.86公斤的新品种……随后数年,李登海屡屡刷新玉米高产纪录,一步步拉近与世界最高水平的距离。
从事玉米高产科研41年,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前30年里,李登海将科研成果无偿地提供给了全国的农业院校及科研单位;由他选育的玉米品种,推广种植面积最大年份占到全国的43.5%,累计在全国推广10亿多亩,为国家增产粮食1000多亿公斤。
“我的前半生用选育的高产品种累计为国家创造社会效益1000多亿元;后半生我要选育更好的超级玉米新品种,再为国家增加效益1000个亿。”这是李登海的新梦想,也是亿万中国农民的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