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红荔在给青少年上法制课。
13日,从北京出差回来的詹红荔一到法院,就埋头处理案件。“这段时间大部分在外地出差,心里最记挂的是这些新生少年。”詹红荔说,“组织上给我各种荣誉,我很感激。我把奖金都拿出来,建立挽救失足贫困青少年基金,希望能让新生少年得到更多帮助。”
对领刑后回归社会的未成年人,詹法官不称“少年犯”,而是称“新生少年”。“这些新生少年如果没人关心,有些可能会故态复萌。”她说。
詹红荔,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少年审判庭庭长。9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福建省委都作出向詹红荔学习的决定。
获得了许多荣誉的詹红荔,仍然是新生少年的“妈妈”。在詹红荔看来,每一个失足少年都是“折翼天使”,只要用心呼唤,就会回头。她如慈母般,不离不弃地守护、帮扶着他们。
因抢劫被判缓刑的小黄,父亲有精神疾病,母亲长年在外打工。詹红荔经常和小黄谈心,对他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鼓励。小黄的心扉终于打开,说出了心愿:“我想重新上学。”詹红荔一听,便一趟一趟地往学校跑。 “你是他什么人?干吗要为一个少年犯这么卖力?”一位校长不解地问。“我是一名法官,和你们一样担负着教育的责任。”詹红荔说。终于,一所农业学校接纳了小黄。如今,小黄已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助理。
在长期的审判工作中,詹红荔审结500多起案件,涉及1140多人,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先后化解了40多起敏感性、苗头性案件,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或顺利升学,帮助70多名刑满释放的新生少年找到工作。詹红荔把新生少年组织起来,成立了“新生少年服务队”,为他们提供服务社会的机会。从2004年成立至今,服务队队员已有166人。
对被判刑或管教的青少年,詹红荔真情帮教;对在校青少年更是精心呵护。她探索出一套包含预防、惩治、帮教等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开通了延平区青少年维权热线,解答咨询求助电话1800多个,在全市20多所学校主讲法制教育课,受教育学生达到3万多人次。
(转自8月17日《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