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怀玉。(新华社发)
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种棉花。他的团队繁育的棉种播撒全国400万亩棉田,带领12个省市6万多名会员致富……他就是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卢怀玉。
1994年,卢怀玉以优异成绩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京进机关或出国留学的机会,毅然回到父亲联合12户棉农成立的国欣总会工作。
卢怀玉刚到国欣总会,棉铃虫肆虐国内各大棉区,许多棉农含泪放弃种植,国欣总会的种子销售一时陷入困境。卢怀玉捕捉到好消息:中国农科院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研究已获突破。
卢怀玉带领技术骨干14次进京考察转基因抗虫棉,重金引进3个抗虫棉新品种。但其中一个品种抗虫性较差,引发95名会员联名以“假种子坑农”、“治虫指导失误”为由与国欣总会对簿公堂……这一事件考验着刚走出校园不久的卢怀玉。他深入调查分析,最终找出抗虫棉抗虫性较差的原因:散户繁种良莠不齐,造成种子质量无法控制。他力排众议决定:取消散户繁种模式,采用当时国内尚无先例的大面积农场繁种,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当年,卢怀玉带领技术员到海南三亚繁种,睡石屋,搭野灶,一年后收获了足够种2000亩的优质抗虫棉种。从此,卢怀玉成为国欣总会的领军人物。他们拓展天津农场,进军新疆戈壁,到今年规模繁种农场已达8万多亩,棉种市场占有率达8%。
“抢占科技制高点,打造优质棉种”是卢怀玉追求的目标——自2004年培育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种至今,12个棉花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并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中棉10”的种植推广,结束了我国北纬38度以北不能种植夏播棉的历史。 (新华社石家庄8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