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广东在城市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显微镜下的新物种海珠微瓢虫(2月13日摄)。

  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该所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监测项目负责人俞雅丽介绍,团队从2020年开始对海珠湿地昆虫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在标本分类鉴定过程中,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其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该种体长略大于1毫米,椭圆形、背面凸起,呈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较浅,触角10节,端部2节明显膨大。

  新华社发

  这是新物种海珠微瓢虫的发现地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2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

  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该所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监测项目负责人俞雅丽介绍,团队从2020年开始对海珠湿地昆虫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在标本分类鉴定过程中,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其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该种体长略大于1毫米,椭圆形、背面凸起,呈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较浅,触角10节,端部2节明显膨大。

  新华社发

  科研人员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扫网取样(2月11日摄)。

  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该所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监测项目负责人俞雅丽介绍,团队从2020年开始对海珠湿地昆虫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在标本分类鉴定过程中,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其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该种体长略大于1毫米,椭圆形、背面凸起,呈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较浅,触角10节,端部2节明显膨大。

  新华社发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展示海珠微瓢虫标本(2月13日摄)。

  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该所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监测项目负责人俞雅丽介绍,团队从2020年开始对海珠湿地昆虫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在标本分类鉴定过程中,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其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该种体长略大于1毫米,椭圆形、背面凸起,呈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较浅,触角10节,端部2节明显膨大。

  新华社发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俞雅丽观察昆虫标本(2月13日摄)。

  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该所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监测项目负责人俞雅丽介绍,团队从2020年开始对海珠湿地昆虫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在标本分类鉴定过程中,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其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该种体长略大于1毫米,椭圆形、背面凸起,呈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较浅,触角10节,端部2节明显膨大。

  新华社发

  科研人员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搭建马氏网收集昆虫样本(2月11日摄)。

  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该所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监测项目负责人俞雅丽介绍,团队从2020年开始对海珠湿地昆虫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在标本分类鉴定过程中,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其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该种体长略大于1毫米,椭圆形、背面凸起,呈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较浅,触角10节,端部2节明显膨大。

  新华社发

  这是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示例图。

  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该所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监测项目负责人俞雅丽介绍,团队从2020年开始对海珠湿地昆虫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在标本分类鉴定过程中,发现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其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该种体长略大于1毫米,椭圆形、背面凸起,呈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较浅,触角10节,端部2节明显膨大。

  新华社发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广东: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广东以改革促发展,围绕区域协作,深化制度创新,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将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前不久,广东江门的集装箱货物,搭乘广州港的“穿梭巴士”驳船,启运至南沙港码头出口。粤港澳大湾区大小港口间有了畅通的“摆渡船”,这得益于“一港通”海关创新监管模式的不断...

高校教师在闽发现植物新物种 命名为红毛木莓

近日,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刊登了题为Rubus tingzhouensis(Rosaceae),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China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林贵灿老师和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安昌在福建长汀县发现的一个蔷薇科悬钩子属新物种——红毛木莓(Rubus tingzho...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3个新物种

  3日,记者从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等单位,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3个黄囊伞属新种:华南黄囊伞(上图)、鳞盖黄囊伞、暗褐黄囊伞。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菌物学权威期刊《菌物杂志》上。   据介绍,2021年至2023年,该所曾辉博士所...

武夷山国家公园再添新物种

13日,记者从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鲁东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等单位,共同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了一个菌物新种——头囊靴耳。相关成果已在国际期刊《菌物杂志》上发表。这也是该团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以来,发表的第11个大型真菌新种。 头囊靴耳为靴耳属物种,菌盖白色,表面具半透明条纹,非水浸状,菌褶边缘光滑,担孢...

全球新物种,2个!在三明这里发现

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又发现两个全球新物种: 绿黄红菇、天宝岩裸脚伞! 8月下旬以来, 两个新物种的发现成果 分别在权威刊物发表。 这是继永安青冈、天宝岩肿腿迷甲等 多个以天宝岩为模式标本产地的新物种发表之后, 天宝岩保护区上新的真菌物种。 绿黄红菇 廖金朋 摄 其中,绿黄红菇模式标本于今年8月27日发表于德国《真菌学进展》期刊,该期刊2002年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