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南水北上 十年印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长江云新闻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南水北调,我很关心。这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同三峡工程是等量齐观的。”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扬州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

  南水北调,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间,工程累计调水量已突破760亿立方米,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

  (2021年5月,总书记在丹江口水库考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留下殷殷嘱托。一杯清澈的南水、一片重要的山林、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封真挚的回信,都见证着总书记对这一世纪工程的牵挂。

  通水十年之际,湖北广播电视台《水下的故乡》摄制组从北向南,逆流而下,1432公里的旅途,50米的下潜深度,去探秘南水源头,去揭开通水十年的山水答卷。

  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淅川考察丹江口水库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

  过去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端详南水——

  一次是2020年11月,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都水利枢纽。

  总书记拿起一个装着水样的量杯仔细察看,问道:“从你们这次抽样看,这里的水质怎么样?”

  “现场检测,达到了地表水二类标准。”工作人员回答。

  他叮嘱:“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一次是2021年5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

  在乘船考察时,总书记端起一杯新打上来的水库水,迎着光看了又看,笑着说:“‘水龙头’水质不错!”

  (陶岔渠首)

  2014年12月12日,丹江口水库水位高程达到160米。14时32分,“水龙头”陶岔渠首1、3号闸门打开,霎时间,清澈的丹江水喷涌而出,标志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

  总书记关心南水北调。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破解了中国水资源分布“北缺南丰”的问题,让一股股南水一路北上,解决了上亿人的喝水、用水问题。

  总书记更关心大家用的水,好不好、清不清。

  2014年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时,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

  2021年考察丹江口水库,他强调: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丹江口水库)

  这一杯清澈的南水,来之不易。

  早在通水前,沿线各省就按照“先治污后通水”的原则,拆除河岸网箱,淘汰造纸化工、黄姜生产等排放不达标企业,建立垃圾、污水处理站,搭建起数字化护水防线,让一个个水质考核断面达标。

  通水后,护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水源地湖北十堰为例,随着《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护水的责任面,从大江大河大动脉,扩展到如毛细血管一般密布在广袤乡村的小流域。

  一条条小河的“净”,最终确保了大河的“清”。今年上半年,湖北十堰所辖的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南水北上 十年印记

南水北调,我很关心。这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同三峡工程是等量齐观的。”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扬州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 南水北调,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间,工程累计调水量已突破760亿立方米,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 (2021年5月,...

第一观察|习近平主席这场会见向世界传递重要信号

12月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10家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 正值年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走向,举世关注。从这场重要会见,我们领悟了三个重要信号。 ■ 信心——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举足轻重。中国经...

12000多个摄像头!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数字孪生系统揭秘

南水北上行至河南郑州附近黄河南岸的邙山,遇到了最大的难题——黄河天堑。为了解决“穿黄”这个难题,工程技术人员在黄河的河道下修建了两条“地下河”,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全年不停,一直将清水从南方运往北方。穿黄工程是以隧洞形式下穿黄河...

关键时期的关键抉择

时近2024年岁尾 中国经济航船行进到新的关键一程 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 当前的中国 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关键时期需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