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 这条河从“遍地风沙”到四季有景(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滹沱河之变:地下水持续回升让旱地变水田

随着南水的到位,石家庄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还有沿岸的农业生产方式。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最近碰到了一个“新课题”。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员 田东良:这两年随着地下水上升,我们石家庄市已经出现了水稻的种植。

石家庄是资源型缺水城市,过去的二三十年,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小麦、玉米等作物如何节水,从未开展过水稻等作物的研究,可就在最近两年,滹沱河沿线的正定县种上了需水量较大的水稻,这给专家们带来了新的研究需求。

记者在正定县周家庄村走访时了解到,当地曾经有种植水稻的历史,但随着滹沱河的断流、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土变“干”了,1996年,周家庄村就全面改种了玉米等旱作作物。而从2019年起,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向滹沱河进行生态补水,补水的当年,周家庄的村支书张宁宁就在村里发现了新情况。

河北省正定县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张宁宁:当时这块地比较涝,就是老百姓种的玉米都淹死了。

水多了,让张宁宁有了重新种回水稻的想法。村里从最初尝试的50亩到现在的200亩,水稻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收成也越来越好,张宁宁算了一笔账:每亩水稻可以产出800多斤大米。因为水质好,种植方式绿色,每斤能卖到10元,大大提升了种植收益。近五年来,周家庄村的地下水位又提升了20多米,让旱地变回水田,有了更好的基础。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镜观·回响|“小水滴”守护“大水井”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水一泓,沿渠北上,极大缓解了中部和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024年3月22日拍摄的丹江口水库(无人机照片)。 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765亿立方米,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1.85...

水往高处流?南水北调东线帮水“攀登”了40米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启动了2024—2025年度全线调水,供水范围涉及济南、青岛等13个市。目前调水情况如何? 南水北调东线年度调水工作启动 总台记者 宋文瑾:这里是台儿庄泵站,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水进入山东的“第一站”。水渠里的水翻动着波纹,这是因为水下有水...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项目进展、运行,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南水北调工程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大象新闻记者 刘大彬 关新...

鸟瞰南水北调中线之源:丹江口水库【图】

  11月30日拍摄的丹江口水库(无人机照片)。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优良,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每年符合Ⅰ类水质的天数和指标个数持续保持在高位。十年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

南水北调中线行丨一滴水背后的经济学

  一滴水背后能有什么?能汇聚成一泓清水润泽北方,也能发展出百亿产业强县富民。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行进式报道第一站,记者在湖北十堰丹江口找到的答案。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生产线上,一瓶瓶新鲜灌装的矿泉水排着队,源源不断地随传送带向前,等待贴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