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 这条河从“遍地风沙”到四季有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明天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在一渠清水的浸润之下,受水区沿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滹沱河之变:从“遍地风沙”到四季有景

发源于太行山的滹沱河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母亲河,曾干涸断流40多年。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全面通水,水源的切换减少了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同时持续的生态补水,也给地下水带来了新的补充。

如今滹沱河两岸从过去的风沙遍地变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这里是南水北调工程和滹沱河的交汇处,也正是从这里,南水继续北上的同时,源源不断地向滹沱河进行生态补水。

石家庄市水利局河湖管理与调水科科长 张振杰:通水以后,实现了常态化补水,比方说自中华大街以下,这段河段常年有水不断流。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累计受水66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及工业用水34亿立方米,生态补水32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819万人。“南水”在石家庄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占比达75%以上。生态补水后,全市362公里河道生态复苏,水域面积达39平方公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常年吸引着大批摄影和写生爱好者。

野风美术中学艺术总监 冯竹溪:这几年真的是肉眼可见,滹沱河的景色真的是美很多了。

为尽可能兜住每一滴珍贵的“南水”,滹沱河开展生态补水之前,工程人员专门用生态材料在河道里做了防渗减渗处理。到2021年,断流40多年的滹沱河,全域复流。

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护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常雁起:像今年观察到斑嘴鸭、绿头鸭冬天都很少见到的,夏天基本上也是到其他地方去繁殖去了,但是今年发现它在滹沱河开始繁殖了,这就证明咱们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了。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镜观·回响|“小水滴”守护“大水井”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水一泓,沿渠北上,极大缓解了中部和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024年3月22日拍摄的丹江口水库(无人机照片)。 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765亿立方米,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1.85...

水往高处流?南水北调东线帮水“攀登”了40米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启动了2024—2025年度全线调水,供水范围涉及济南、青岛等13个市。目前调水情况如何? 南水北调东线年度调水工作启动 总台记者 宋文瑾:这里是台儿庄泵站,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水进入山东的“第一站”。水渠里的水翻动着波纹,这是因为水下有水...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项目进展、运行,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南水北调工程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大象新闻记者 刘大彬 关新...

鸟瞰南水北调中线之源:丹江口水库【图】

  11月30日拍摄的丹江口水库(无人机照片)。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优良,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每年符合Ⅰ类水质的天数和指标个数持续保持在高位。十年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

南水北调中线行丨一滴水背后的经济学

  一滴水背后能有什么?能汇聚成一泓清水润泽北方,也能发展出百亿产业强县富民。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行进式报道第一站,记者在湖北十堰丹江口找到的答案。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生产线上,一瓶瓶新鲜灌装的矿泉水排着队,源源不断地随传送带向前,等待贴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