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关键时期的关键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1月14日在湖北武汉拍摄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000万辆!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创下新的纪录。

仅用6年时间,这一数字就由百万辆增至千万辆,成为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前,世界正处于以信息化全面引领创新、以信息化为基础重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谁能更好认识和把握这一大势,更好适应和引领生产力发展方向,谁就能全方位提升综合国力。

“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这一高频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是未来所在、大势所趋,也是当下所需、发展所急。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时不我待。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在人类探索宇宙空间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确指示。

▲2024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停靠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一个个重要时刻,见证着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铿锵步伐: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首航,我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2024年11月17日拍摄的靠泊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10年间上升了18位,是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把握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统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坚持问题导向,让生产关系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通过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放眼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头正劲:我国已建成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超400家已培育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这是2024年11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先进制造链展区中信集团展台拍摄的“中信戴卡轻量化铝制汽车零部件一体化方案”。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7.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

在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当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意义更加凸显。

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坚持久久为功的政绩观,秉持一盘棋谋划的全局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绿色发展: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强调“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一系列促进节能降碳的部署陆续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文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文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继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初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8个百分点。

2024年11月29日拍摄的合肥滨湖科学城局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近年来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展厅里,集中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基础研究等领域的代表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说:“党中央非常重视和爱惜科技人才。‘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要放开手脚,继续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澎湃涌动。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亚行调低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预期 维持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12月11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2024年亚洲发展展望(12月版)》。   报告称,亚太地区的发展势头稳健,但由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即将上台,其贸易、财政和移民政策的改变可能会抑制亚太地区的发展,并加剧通货膨胀。亚行将2024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0%下调至4.9%,2025年的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9%下调至4.8%。2024年和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分别...

2024年中国经济观察: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原标题: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二〇二四年中国经济观察③   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在地下700米深处建成,一系列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海南文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商业航天从此形成全产业链闭环;甘肃庆阳数据中心集群,逾万架标准机架高效运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海量数据化身数字生产力……神州大地,处处可见中国经济向新求...

视频丨习近平:感谢各位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长期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

12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 习近平指出,今天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负责人济济一堂,你们长期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借此我对你们表示感谢。国际组织是践行多边主义的重要平台、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渠道。中方将继续积极支持你们的工作,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

视频丨习近平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让“同球共济” 团结协作 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

12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 习近平指出,很高兴在北京见到各位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应该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相互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习近平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

▲12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12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 习近平同主要国际经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