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新闻多一点丨打通科创供应链 “武创院”这样实践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了解推进科技创新的举措,同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交流。

  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来支撑,这个生态系统涉及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要素。在探索统筹创新资源、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大背景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2022年4月正式启动运行。

这是“武创院”一角。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作为湖北省和武汉市重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致力于做好“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重点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这是在“武创院”展出的“珞珈三号01星”模型。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聚焦大健康和生物技术、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命科学工具、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和新赛道,“武创院”整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组建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攻关关键和共性技术。目前,“武创院”已成立26家专业研究所、48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7家公共服务平台。

这是在“武创院”展出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劳动者1号。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资本“大胆”又“耐心”,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是“武创院”推动科创成果转化的特色亮点。

  “大胆”在于,“武创院”积极给予早期项目一定科研经费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帮助企业快速起步。

  “耐心”在于,“武创院”联合各方共同发起产业基金,对项目进行接力支持,有效分担产品商品化中的市场风险。待到项目实现增值后,各方再共享收益,实现财政资金有效利用、适度回报。

  坚持以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创新主体,“武创院”成功孵化赋能了200余家科技企业,集聚国际国内创新创业人才700余人。

  当前,“武创院”正不断推动科创供应链平台的“线上”资源与“线下”服务无缝对接,累计汇聚中外院士21人、储备220余项具有颠覆性技术潜质的项目。

  记者:王自宸

  视觉:张爱芳、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湖北分社联合出品

相关新闻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西部“最强大脑”有多强?

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南岸的绿树掩映之中,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超算机房格外“显眼”——玻璃柜体嵌套深蓝色幕墙围合的立方形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硅立方”,置身其中,仿佛置身科幻电影场景。   这是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无人机照片,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

微视频|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合肥市考察了合肥滨湖科学城,了解当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 大国崛起,科技为先,科技创新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今年以来,从国内考察到出席重要会议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方向上谋篇布局。 全国两会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

第一观察|三次考察安徽,总书记始终聚焦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目光始终聚焦科技创新。   2016年4月,走进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要求“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0年8月,参观安徽创新馆,指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   2024年10月,来到...

一眼心动的中国丨跟着总书记走进“科创之城”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合肥市考察了合肥滨湖科学城,了解当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 合肥 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 在新时代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如今正成为一座科创之城 在这里 以科学为名,立创新高地 一系列新成果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