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孝感市考察了云梦县博物馆,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云梦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是湖北面积最小的县,却是文物大县。这里曾出土大量的秦汉简牍,其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知名,云梦因此也有了“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
为讲述好简牍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总台首次聚焦简牍,2023年策划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让冷门“绝学”真正热起来。《简牍探中华》从简牍的刀笔留痕处打开历史画卷,通过“实地寻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的创新表达,“简”述历史,“牍”懂中华。
让我们跟着总书记的脚步,从片片简牍中,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沉睡千年
睡虎地秦简惊世重现
1975年底,考古学家在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12座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墓葬。随着11号秦墓的开启,人们惊奇地看见,千余片竹简层层叠压,有序摆放在墓主人周围,竹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
155枚竹简,约4万字,这是墓主人“喜”在生前收集、摘抄、记录的“工作材料”,内容包括《编年记》《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等,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其中的《秦律十八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古代法律文献,从农业生产到仓库事务,从货币管理到驿传供给饭食,都有明确规定。其法律条文、法理逻辑等方面的新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法制史具有重要意义。
睡虎地秦简揭开了秦律的神秘面纱,让秦国历史“活”了起来,曾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简牍探中华》之《云梦睡虎地秦简》,展现了秦朝开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节目记载了“秦王扫六合”时士兵“黑夫”和“惊”的两封家书。这是截至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家书实物,承载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对家人的牵挂思念,让年轻人深切感受到“家书抵万金”的内涵。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在节目中第一次向外界公布了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3D复原像。相貌端正、身材匀称、有点高低肩……这位秦朝小吏的形象很快刷屏全网,网友们纷纷表示,想要实地打卡目睹“大秦打工人”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