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改革·印记丨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8月,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点,碧绿稻田,一望无际。

临近中午,种粮大户程夕兵刚刚忙完上午的农活,满头大汗地走上田埂。回到家中,厨房已飘来阵阵米饭的香气。

“香不香?都从这里种出来的。”他指着窗外不远处的高标准农田,颇为自豪地说。

2016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在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察看小麦长势。左一为种粮大户程夕兵。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同一片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来过这里。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小岗村考察,并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目的是“看一看小岗村发展变化,听一听大家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

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下车,便沿着田埂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18户农民发起大包干签字的“当年农家”院落,看当年的茅草屋,了解当年农户们商量搞大包干在这里签字的场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在小岗村会议室,习近平总书记同当地市、县领导和小岗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包干带头人、村民代表座谈。

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习近平总书记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保证,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015年7月8日,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首批颁证启动仪式在凤阳县小岗村举行,10多户村民领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程夕兵也参加了座谈会,就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左侧斜对面。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努力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习近平总书记现场掷地有声的话语,让程夕兵至今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程夕兵在农田里检查水稻种植情况。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整场座谈会气氛热烈,原定40分钟的议程,结果开了一个多小时。

8个月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向全国推开——

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小岗人再次走到了前列。

小岗村在安徽省内率先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蹚路者”迈出发展新步伐。

今年2月1日,小岗村迎来第七次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大会,全体村民每人分红700元,实现分红六连增。

连年分红的背后,是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增”。2023年,小岗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5.8%。

俯瞰小岗村高标准农田。凤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分田到户的“红手印”,到土地确权颁证的“红本本”,再到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分红利”,这不仅是小岗村的改革轨迹,更是中国农村改革不停步的“缩影”。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

相关新闻
白露时节秋收忙【组图】

9月7日,湖南省常宁市胜桥镇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白露,各地农民不误农时开展秋收工作,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 新华社发(周秀鱼春摄) 9月7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石滩乡,当地村民驾驶农机在收割稻谷(无人机照片)。 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白露,...

林权改革 唤醒群山

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635.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651亿元,是原来的12倍; 2002年以来,全省森林覆盖率净增4.6个百分点,达65.12%,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一场“从山下转向山上”的改革,唤醒了莽莽群山。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主导、亲自推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多年来,林改充分调动了林农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促...

优支出促改革 多地划定下半年财政“发力点”

近日,北京、上海、四川、湖南等地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多地上半年“账本”显示,着力巩固经济向好态势,财政支出靠前发力,保持适当强度,科技、民生等重点领域保障有力。而根据多地下半年的部署,地方财政将优化支出结构,尤其是围绕“两新”“两重”等重点领域,相关政策和支出将加速推进。与此同时,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财政体制...

改革为人民|“民”惟邦本

人民地位的轻重,是衡量时代进步与否的试金石。 从“民,众萌也”,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再到“五四宪法”中,凡国家机构名称前皆冠以“人民”二字,人民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时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心换心,赢得了民心。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民之所需,聚焦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再次彰显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抓改革促发展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段时间,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施工人员正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