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改革近镜头 | 高山榕下,春天的故事谱新篇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深圳莲花山,一棵迎风而立的高山榕,挺拔茂盛。树前一方花岗石碑上,镌刻着“习近平手植树”。

  2012年12月,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8日上午9时许,莲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缓步走上台阶,来到山顶广场,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铜像敬献花篮,带领大家三鞠躬。

  距离铜像不远处,在一片开阔草地,习近平总书记挥锹铲土、围堰浇水,亲手植下一棵高山榕。

  植完树后,他凝望良久。

  高山榕是岭南本土树种,四季常绿、苍劲挺拔。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仙湖植物园也曾亲手种下一棵高山榕。“高山榕的特质与坚韧顽强、奋发向上的改革精神相契合。”时任深圳市莲花山公园管理处主任杨义标说。

  杨义标记得,那天有4位见证邓小平同志南方之行的老同志受邀来到莲花山,习近平总书记同他们一起回顾广东改革开放历程。“这样的安排连缀起中国不同年代的改革故事,是历史的交汇,也是改革的接续。”杨义标说。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号召:“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全面深化改革大幕。15个领域336项重大改革举措,涵盖从党的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

  迎着阳光、不惧风雨,高山榕蓬勃生长,见证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万千气象。

  2020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登临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莲花山公园仪仗队队长贺晋元是现场的一员。

  贺晋元说,10月14日下午,总书记在敬献花篮后,又去看了当年植下的高山榕。曾经3米多高的小树长成13米多高的大树,已是亭亭如盖、枝繁叶茂。

  总书记走到树下,深有感慨地说:“8年了,弹指一挥间啊。选的这个地方很好,树冠能展开,树长得也快。”

  从莲花山俯瞰,高楼林立、生机盎然,深圳城市风貌尽收眼底。植根改革土壤、挺立时代潮头,深圳已成长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棵“大树”。

  站在山顶平台上,习近平总书记瞻望现代化的未来中国。正如他所说:“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总策划:傅华、吕岩松

  总监制:霍小光

  策划:孙承斌、郭建业

  监制:赖向东、张晓松

  记者:黄玥、孙飞、兰红光

  海报:殷哲伦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相关新闻
伟大的历史变革丨协调发展新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基础条件差别之大在世界上少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不断丰...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加长远、系统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全国各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不...

微视频|奋进中国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微视频《奋进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继续奋进,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新时代民生领域的改革故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医疗、教育、环境、养老托幼、社会保障、基层治理……既是百姓关切的焦点,也是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   “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习言道|习近平为何说要种苗圃,而不做盆景?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5月23日,泉城济南,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再谈改革之道。   早在2012年12月,习近平就鲜明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什么、不改什么,改哪里、如何改,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