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聆听长三角之“协调”奏鸣曲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在长三角地区得到印证:古时的京杭大运河孕育繁华市镇,近代以来良港枢纽打下产业基础,如今轨道上的城市群、世界级的机场群和港口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交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多来,交通一体化一直是“先手棋”。

  新的一天,又一列G7578次列车从安徽六安出发,途经江苏苏州、上海、浙江杭州等城市,最终抵达位于浙江省最南端的苍南县。

  G7578次列车长曹立斐介绍,列车穿越长三角三省一市,开行9年多来,已累计运行300多万公里,运送旅客400多万人次。

  安徽六安农产品经销商汪康是G7578次列车“常旅客”,他经常往返于六安和上海之间。汪康说,高铁的便捷已经给公司很多产业,还有一些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高速铁路里程超7000公里,陆域所有地级市都有动车通达。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技术中心总规划师徐海贤介绍,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飞驰,通过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支撑城市网络要素的流动,从而促进整个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的优化和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

  今年以来,长三角铁路的日均客流超过了200万人次,相当于一座城市在常态化“流动”。

这是在滁州市拍摄的滁宁城际铁路列车(2023年6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交通的发展带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

  横跨滁河的汊河大桥,连接起安徽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与江苏南京市顶山街道。两地合作共建“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以创新性的体制机制“一盘棋”促进产业协同、交通互联、设施互通、服务共享、人才互认。

  近年来,汊河镇依托跨界一体化发展契机,成为承接南京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目前已逐渐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为南京整车企业配套。

  随着两地跨省通办服务等多项工作实现互相协同,“跨界”生活也越来越便利。

  国网来安县供电公司建阳(毗邻区)供电服务中心主任黄文豪表示,通过共同推进跨省用电业务协同,深化数据共享应用,属地窗口直接受理异地业务,实现了企业和市民享受皖苏供电窗口同质同效服务。

这是连接来安县汊河镇和南京市江北新区的汊河大桥(2023年3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孙骏 摄)

  2023年6月,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已经建成通车。目前,正在编制谋划的宁滁一体化协同发展交通重点项目有近30个。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姜宁表示,长三角一体化的具体的推进工作里面有很多内容,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对于长三角经济社会活动的进一步地相互融合,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经济活动,特别是为企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3年3月1日,工作人员在“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一家太阳能电池片企业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一架大飞机有上百万个零部件。一个跨地域的民用航空产业链联盟沿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逐步发展壮大。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组组长戴志明表示,包括G60科创走廊在内,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协同体系,能够通过跨区域产业协同这种机制,把大家串联起来,激发出来,把大家的能力展示出来。

这是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外景(2020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发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依托G60高速和沪苏湖高铁等交通大动脉,串联起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和安徽宣城、芜湖、合肥九地,密集布局了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贾占锋表示,科创的要素在九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按市场化要素配置,九城市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大江奔腾,东流入海。勇立潮头的长三角,正在新征程上谱写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古运河相映成趣(2023年6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记者:李雨泽、毛俊、黄培锋、丁汀

  岑志连、董雪、龚雯、曹力、白斌、金剑

  报道员:邹晨晨、杨春春

  嵇子鉴、吕华、徐斌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相关新闻
人民领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看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居民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

习声回响|中国式现代化 民生为大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曾是远近闻名的“老破小”,房子差、管网旧、污水多、配套缺。2022年初,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民主村社区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全面解决社区房屋老旧、交通拥堵、停车匮乏、归家不...

学习·知行丨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 总书记这样“解题”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4月22日下午,正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社区干部询问这里都开展哪些便民服务、社区干部待遇怎么样、平时工作忙不忙等,详细了解近年来社区减负效果。 如...

抓当前、谋未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凝聚前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重庆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表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足本职岗位,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担当作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敢为人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走...

第1视点|巴渝万象新

  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调研。   重庆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彰显更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总策划:任卫东   策划:孙承斌   出品:孙志平、陈国军   制片:樊华、秦大军、张桂林   统筹:王健   编导:吴昊   视频记者:殷家捷、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