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条河街,书写一座城的荣光与底蕴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湖南常德始建于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古称武陵、朗州,别名“柳城”。老子一句“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为善德文化写下注脚,也为始名于北宋的“常德”注入了更深文化底蕴。

它东临洞庭湖,西连张家界,融武陵山的雄奇险峻、洞庭水的烟波浩渺于一体,自古有“云贵门户,黔川咽喉”之称。

它是人文荟萃之地,流传着嫦娥奔月、刘海砍樵等神话传说,留下了屈原、陶渊明、刘禹锡的诗词名篇,也记录下桃花源的美好愿景。

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首先考察了常德河街,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同感受千年古街的历史变迁,感受非遗里的美好生活。

一道运河 流淌千年

水,是常德的灵魂。沅江和澧水均在常德穿城而过注入洞庭,城市腹地的穿紫河,则是一条奔流千年的古运河。

“穿紫河”名字的由来也颇具诗意。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采菱行》中吟诵: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取诗中“紫菱”之意,穿紫河得名。

一泓碧水流淌千年,哺育了两岸百姓。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因水系改道切断了水源供给,加之两岸污染物大量排放,穿紫河一度成为“臭水沟”,成为当地人的“心头之痛”。

水是生命之源,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习近平总书记为水资源保护指明了方向。

全线截污、降堤修闸、修建生态滤池、打造海绵城市……经过多年综合整治,穿紫河又恢复了生机,成为一条流光溢彩的“碧玉带”,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河”。

一条老街 连通古今

常德河街,最早形成于明朝正德年间。《常德府志》记载,沅江岸边,一边是水,一边是城墙,从东门到大西门,绵延数里长的繁华河街,是为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因为地势低洼,每次洪水“光顾”,街道总会积水成河,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河街”。

岁月流转,常德河街已迁建到穿紫河畔。那个屡屡出现在沈从文笔端、黄永玉画中的老街如今是什么模样?

麻石路两旁,商铺林立,依稀可见当年戏院、洋行、会馆、茶楼、客栈遍布的盛况。鸳鸯走马楼,古色古香的戏台上,常德丝弦、汉剧高腔、澧洲花鼓等民间曲艺轮番上演。上南门码头,再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大码头”场景:有的拉纤,有的卸货,有的热情地招揽着客人,吊脚楼上灯影绰绰……

“穿紫河上紫气东来,一条老街乡愁还在,你若不来我的花不开……”常德河街,一首《你不来船不开》正在桨声灯影里传唱开去。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从牌坊街、三坊七巷,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走进古街古巷。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如今放眼中华大地,正定古城再现北方雄镇风貌,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北京胡同镌刻古都记忆与浓浓乡情……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自然人文交汇成和谐宜居之地。

一碗擂茶 匠心传承

一根擂棒将花生、茶叶、生姜等细细研磨,粉末置于碗中,开水冲泡,满屋生香,轻啜一口,回味绵长。“压桌”菜目不暇接,油糍粑、锅巴、酸萝卜、蕨菜、豆角、香干……

这便是擂茶。源于汉、盛于明清,擂茶至今仍是常德人待客的首选美食。这项舌尖上的非遗不仅让人们体验到常德的老味道,也体会到蕴含其中的匠心传承。

麻质画、桃源刺绣、常德木雕、花鼓戏、澧水船工号子……种类繁多的非遗,是常德厚重的“文化家底”,也是文旅融合的“富矿”。

在常德,传统非遗正焕发勃勃生机。它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以创新设计赢得游客青睐。行走河街,一个个非遗作坊里,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游客可赏、可购、可玩,也得以近距离感悟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与执着。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历史上,常德曾遭受七次毁城之灾,又七次重建。古城一次次从废墟中重生,不断创造新辉煌,靠的正是那割不断、毁不掉的文化根脉。

山清水秀、物阜民丰、文化昌盛,今日之常德,不是陶渊明笔下虚构的“桃花源”,而是一幅真实的幸福生活图景。

策划:杜尚泽

撰文:施芳

海报:田兴洲 陈姝言

编辑:曹继炜

校检:朱利

摄影:新华社记者 王晔 鞠鹏

视觉:毕晓洋 虞东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相关新闻
湖南:抢抓农时【图】

  3月19日,在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驾驶农机翻耕田地。   当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农民趁着天气晴好,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3月19日,在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驾驶农机翻耕田地(无人机照片)。   当日,在湖南省...

时政新闻眼丨湖南考察第二天,习近平为何关注这座城市?

曾有一首名联,把湖南两座城市串联在一起:“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他的湖南之行。从长沙往西北,来到了常德。继前一天在长沙看一所学校、一家企业之后,总书记在常德去了一条古街、一个村庄。这两个地方有哪些看点,总书记重点关注了什么...

视频丨习近平在湖南常德市考察调研

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先后考察了常德河街、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春耕备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情况。 监制丨申勇 编辑丨王鹏飞 赵化 邢彬 摄像丨李铮 张晓鹏 石伟明 马超 段德文 程铖 郭鸿 石丞 录音丨孙洋 程爱华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多一点|在常德河街,感受非遗魅力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考察常德河街 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等情况 沿着常德河街漫步 人们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浓厚的文化氛围 常德高腔:“戏窝子”里的艺术奇葩 常德高腔《打樱桃》剧照(资料照片)。 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程式 模拟飞禽走兽或其他动静物态的身法动作 ...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瞰常德

常德,古称“武陵”,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让这里声名鹊起。   常德历史厚重,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水稻田,被誉为“中华城祖·世界稻源”。   常德生态宜居,头枕长江,腰缠沅澧,东靠洞庭,西连湘西。   常德资源丰厚,作为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享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