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时政微观察|立德楼里话“立德”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立德楼,中国人民大学一座年轻、现代化的建筑,主打沉浸式教学与开放式交流的“智慧教室”坐落其中。

科技与人文无缝交融,指尖即课桌,屏幕即黑板,云端一触即达,去中心化的空间布局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一堂堂精彩好课在“智慧教室”不断上演。其中,让学子们最为难忘的,是两年前的春天,0310教室里的一堂思政课。

△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

那是一堂本科生的思政必修课“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家围坐在课桌旁,就“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主题开展研讨。

习近平总书记走了进来,向老师和同学们招手致意,坐到了同学们中间。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参与讨论。

讲台前,授课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易正在播放视频《陕北公学》,带领同学们回顾“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的红色历史,重温人大人心中的延安精神。

认真听完同学们的提问与发言,习近平总书记也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

看着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总书记说,“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总书记的讲话史论结合、指导现实,让我知道了思政课应该怎样去学、怎样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用彻底的理论去说服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高嘉潞听得心潮澎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思政课堂,这体现了他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他亲身参与到课堂中,率先垂范,为大家上了一堂鲜活的思政课。”王易回忆说。

△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智慧教室教学现场

上这堂课的立德楼,取名自“人无德则不立”,蕴含了“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朴素道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

“我上中学时,学的政治课本叫《做革命的接班人》,书上讲的‘热爱生产劳动,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立雄心壮志,做革命的接班人’等,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选择。”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了思政课的重要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在立德楼的思政课上,总书记希望人大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金课”既是标准,也是要求。它的炼成,离不开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教学创新。

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值得肯定和鼓励”。“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

在2021年全国两会现场,他形象地说,“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如今,课堂内外,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思政教学越来越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启智润心的教学氛围日益浓厚。

△北京中轴线成为“大思政课”的线下课堂。

走进千年孔庙,用心体悟孔孟之道的儒学传承;跨入巍巍太学,侧耳倾听临雍讲学的文明回响……2023年,“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线下开讲,圈粉无数。

行走在文化底蕴博大厚重的北京中轴线上,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们在这里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脉、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律动,共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2023年5月23日,湖南大学师生正在上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为主题的“移动”思政课。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内,古木参天,景色怡人,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不时可以看到一群群学生围绕在老师周围,聆听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知识。这是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移动”思政课。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李达纪念馆、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芷江受降地等红色场馆,都成为了“移动”思政课教学的阵地。

△2024年2月23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展示和介绍第三届“天宫画展”作品。

在遥远的太空,第三届“天宫画展”不久前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在这堂“航天+”主题思政课上,“小画家”们用画笔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强国梦,描绘出自己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模样。正在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展示和介绍了新时代青少年畅想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画卷,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邀请,相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共同见证几代人为之艰辛求索、牺牲奉献、接续奋斗的现代化中国。

△第三届“天宫画展”中展出的作品《一带一路 山海共鉴》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说:“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不断创新的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每日一习话】“大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这句话出自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有着...

靓丽的汉服 挡不住的自信

秋香夹袄、织金撒花马面裙,配上中式马甲,衣香鬓影,环佩叮当,构成一幅幅极具中式传统审美的靓丽风景……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在厦门各个景区的游园赏灯活动中,随处可见市民身着汉服拍照打卡的场景。(3月6日《海峡导报》)   □钱夙伟 确实,随着“汉服赛道越来越热闹”,不仅各地大街上穿汉服的人开始变多,各大高校或一些中学也出现了汉服社团,在各大热门景区...

昇山聂氏春祭 再现满族传统文化

宗亲们赠哈达。记者 池远摄 25日,纪念聂氏先祖入闽365周年暨传统文化节举行。在位于晋安新店镇赤星村的昇山聂氏(满族)宗祠,聂氏宗亲齐聚一堂举行春祭,敬拜祖先,再现旗装、献哈达等满族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当天活动正式开启,身着旗装的聂氏后人依次向先祖奉上祭品、敬香祷告,祈求家宅安宁、人畜兴旺,再现满族传统文化。 据聂氏家谱记载,明末清初聂氏先祖聚五...

联播+|元宵佳节,跟总书记一起解锁传统文化新内涵!

|联播+|元宵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载体,这一天也是万家团圆、共话美好的时刻。 节日期间,全国各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也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福建福州:舞龙击鼓迎开学 传统文化显魅力【图】

  2月18日,小朋友在活动上为同学们设计的龙年邮票进行投票。   当日,为迎接新学期开学,福州晋安区实验小学开展寓教于乐的“寻龙记”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同学们在游戏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2月18日,同学们在参加“画龙点睛”游戏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