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干净利索的灰白工装,来自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孙景南代表是一名巾帼电焊工。30多年来,她埋头精研焊接技术,从一名学徒逐渐成长为中国中车公司著名技能专家。
△2024年3月5日,孙景南就弘扬工匠精神发言。
3月5日,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孙景南谈到自己对大国工匠的理解:“‘匠’字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一点,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点头赞许:“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一穷二白,从无到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制造业基础。”
“这一想啊,真是无比自豪。就拿交通来说,现在我国汽车产销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是最好的,高速公路里程也是最长的,高铁走出去了,城市轨道交通也走出去了,轮船也走出去了,大飞机我们也造出来了,造船业的‘三大明珠’都造出来了……都是一步步往前走,不断地国产化,然后走在国际前头,并在不断突破。”
抚今追昔,总书记感慨道:“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没有世界顶级一流的水平,不可能做出最好的装备。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2024年2月18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新加坡航展开幕前进行预演飞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心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大国工匠。
这些年来,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一系列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实干。
△2021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颁授勋章。
“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颁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让“好焊工”艾爱国铭记于心。
工作50多年,艾爱国凭借高超技能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400多个。
匠心筑梦,技能报国。一把焊枪,诠释了孙景南、艾爱国等大国工匠对焊接技术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也见证了我国技能人才的成长与进步。
截至2023年9月,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各类技能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