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2月25日晚播出第八集:不负青山不负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24年2月25日 CCTV-1 20:00档首播

生态文明建设

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

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坚定不移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

 

节目的经典释义人杨雨教授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荀子·天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我们要汲取古人尊重自然规律的智慧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杨雨教授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

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节目的思想解读人杨凤城教授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

从发展角度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民生角度来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杨凤城教授在现场讲述了

一群云南野生大象的故事

从几年前多方守护象群北上南归

到如今科研人员持续进行保护救助

人与象和谐共处

奏响了生态文明的动人乐章

在演播室现场

大熊猫专家“熊猫爸爸”张和民

与北京林业大学思政课教师杨哲

分享了保护大熊猫的故事

万物生灵安然栖居

织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在节目的最后

思想解读人杨凤城教授总结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中国式现代化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让我们一起努力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平“”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

(第三季)

第八集《不负青山不负人》

2024年2月25日

CCTV-1 20:00档首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瓣瓣同心|习近平心中的“千年大计”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重塑着天际线。 从“一张白纸”到雏形初具,这座“未来之城”破土、萌芽、生长,蕴育勃勃生机。 落子,雄安 7年前,2017年2月23日上午,雪后初霁。 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来到河北省安新县。 在大王镇小王营村,总书记走进一片开阔地,在一张展开的规划图前,了解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 在那天...

为实体经济“舒筋活络” 习近平这样部署

新年伊始,流动的中国一派生机勃勃。 广西阳朔青鸟村果园边新建的分拣车间格外繁忙,沃柑刚下枝头就被分类包装,直接发往东北、内蒙古等地。 两千公里外的宁夏盐池,牧场边的冷链车间刚刚扩建完成。新鲜羊肉最快24小时就能送到深圳、云南等地的餐桌。 河南平舆县,刚刚下线的外贸货...

习近平复信美国马斯卡廷中学访华代表团学生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龙年元宵节复信美国马斯卡廷中学访华代表团学生并回赠新春贺卡,向他们和全校师生致以节日祝福,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来中国交流学习。   习近平表示,你们来信的汉字写得很漂亮,手绘的中国龙、长城和熊猫很形象!得知你们到访了好几个城市,看大熊猫,品中国美食,体验中华文化,感到“超级开心”,我非常高兴。听说你...

视频丨《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七集:时代前进的号角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播出第七集《时代前进的号角》。本集节目围绕“文化建设”的主题展开论述,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等佳句名言为切入点,从什么是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强调文化建设、怎么才能做好文化建设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生动阐释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

瓣瓣同心|“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