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团圆年|幸福之水进万家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联播+|山势连绵,水渠蜿蜒。“洮河水流到旱塬上,自来水通到院子里,不再为吃水犯难!”甘肃定西老百姓夸赞的就是引洮供水工程贯通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改变。

犹记2013年腊月廿三,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陇原大地。在元古堆村老党员马岗家,总书记看到屋里的水缸,特意舀起一瓢水细细品尝,苦咸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之后,总书记又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视察,并对当地和随行的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说了8个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看望困难群众。图为总书记和老党员马岗亲切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水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而建设国家水网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根本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

建设国家水网,关键是打通大动脉。

从南水北调东线江都水利枢纽到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从长江三峡大坝到淮河王家坝闸,总书记多次考察国家水网重点水利工程。他语重心长地说:“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等重大引调水工程相继建成,我国跨流域跨区域水网格局逐步形成。截至2024年1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68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4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76亿人。

除了南水北调工程,近年来,还有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捷报频传。

2021年1月,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全线通水。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全线自流引水,向鄂北地区沿线3市7县482万人口供水,灌溉耕地380万亩,有效缓解鄂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

2022年12月,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引江济淮工程供水范围覆盖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惠及皖北、豫东5000多万人口。

△西江潜地行,润泽大湾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广东佛山顺德西江干流鲤鱼洲,穿越狮子洋,东至深圳公明水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调水工程。

2024年1月30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工程全长113.2公里,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输水17.08亿立方米,惠及沿线3200多万人,解决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构建起粤港澳大湾区多水源保障体系。

建设国家水网,还需要在畅通微循环上下功夫。

2017年1月,农历丁酉年春节前夕,冒着四九严寒,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他走进贫困户家中,关切地询问乡亲们喝的用的水从哪里来。

2020年1月,农历己亥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来到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在腾冲三家村村民李发顺家的厨房里,他拧开水龙头,看到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点了点头。

一句句暖心询问,一次次仔细察看,都凝聚着人民领袖对乡亲们用水的关切。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近年来,中国人的足迹遍布此前从未触达过的偏远地区和大山深处,找水源、修渠道。

△截至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湿陷性黄土、沟道、陡山等复杂地形下面,长达7200多公里的管道覆盖全县,清水流进了30多万东乡群众家里。村民们告别了靠毛驴驮水、靠水窖存水的日子,全县山村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宁夏固原山区,从位于泾源县的水库出发,脉脉清流先后经过6座泵站,将水扬起600多米高,让远在230公里外一个700多人的小村庄,也随时都能喝上自来水。

为了加强国家水网“毛细血管”建设,2023年国家着力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

水利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俯瞰神州大地,一张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的国家水网正加速构建,一汪汪“幸福之水”正从四面八方流入千家万户,滋润着美好生活。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丹

视  觉丨陈腾 张紫曦

校  对丨刘禛 孙洁 宋春燕 梁雅琴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相关新闻
贺新春 送祝福 跟着总书记足迹探寻年俗文化

年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情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于春节前夕深入基层,与百姓一起拉家常、话冷暖,贺新春、送祝福。 年俗·年味儿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常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期待融入饮食中,由此形成...

锦绣中国年丨过年,旅游去!【图】

  2月12日,旅拍游客在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身着盛装拍照。   过年,旅游去!   南北互换、东西交错,探亲游、年俗游、冰雪游、打卡游……新的旅游方式不断涌现,城市乡村旅游同样红火。   在传统的返乡过年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以旅游的方式欢度春节长假,赏异地美景...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 一   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文章强调,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