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团圆年|情暖新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冰天雪地中,他摘下手套同边防官兵挨个握手;

在养老餐厅,他将一份打好的饭菜双手送到一位老人手里:“请老人家吃饭”;

在工地宿舍,他俯身掬着孩子的脸颊,“大朋友”小朋友相视而笑;

…………

推近、定格、铭记,透过每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一个个微镜头,人们感受到人民领袖深沉的人民情怀。

2024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二,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乘坐“复兴号”来到天津考察。

在第六埠村,总书记紧握一位老乡的手:“我们应该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丰富了春节的‘菜篮子’。”去年,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第六埠村遭了灾,村里2000多个蔬菜大棚全被淹了。

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第六埠村考察时,同村民杜洪刚一家人亲切拉家常。

此行,总书记先了解当地农业恢复生产情况,又走进受灾群众家中询问“还有什么需要党和政府关心帮扶的事”……春节临近,他惦念着灾区的乡亲们能不能过个好年。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总书记2022年春节前夕冒雪踏访山西冯南垣村的场景。

那一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年味渐浓。雪花纷飞中,总书记对乡亲们说:“我今天到山西来,主要是关心去年灾情对大家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乡亲们记得,总书记一下车就站在屋外听取受灾和恢复重建情况汇报。“损毁房屋都修好了吗?”“冬小麦补种情况如何?”总书记一边听,一边问,问得很细。

雪越下越大,但乡亲们心里暖暖的。

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冯南垣村受灾村民师红兵家看望。

习近平总书记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好年”。这一肺腑之言,让人们想起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瞬间——

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总书记走进内蒙古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里看望:“快过春节了,知道你们有困难,特地来看望你们。”

带着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总书记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一进到熟悉的窑洞,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很自然地坐在炕边。

在贫困户吉好也求家的土坯房里,总书记弯下腰,关切地掀开床褥、摸摸被子,看看够不够厚实。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三河村贫困户吉好也求家中看望。

考察途中临时下车,总书记走进一个快递服务点向快递员们拜年,问他们工作累不累,过年回不回家。

在贵州一家惠民生鲜超市,总书记和买年货的顾客亲切交流,还在熟食区叮嘱商家:“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标明生产日期,不能卖过期食品。”

视频连线我国最大高铁站之一——郑州东站的干部职工,总书记嘱咐大家要精心组织调度,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广大旅客安全出行。

考察时看到市民和游客观赏传统民俗表演时那张张笑脸,总书记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提醒各地春节期间多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

…………

一言一行、问候叮嘱,映照的正是人民领袖和人民心心相印的情怀。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农历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要专门抽出时间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同大家拉拉家常,看看大家还有哪些困难,听听大家新年有哪些打算。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这是总书记20年前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中写下的一句话。他把老百姓的事情看作最重要的事情。

“水瓢上还有些许陈渍,总书记没有犹豫就把水喝了下去。”甘肃元古堆村老党员马岗的孙子马海龙记得,总书记2013年来家里拜年时看到水缸,特意舀起一瓢尝尝水质,“总书记是真的关心我们能不能喝上安全水”。

“总书记听说去年我心脏做了手术,就问我是做了支架还是搭桥,手术花了多少钱,报销了多少钱。”回忆起2017年春节前夕和总书记的交流互动,河北德胜村村民徐学海的眼眶红了,“总书记关心我啊,让我好好治病。”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德胜村村民徐学海家中看望。

大凉山的乡亲们一直记着:2018年农历腊月二十六那天,总书记乘飞机3个多小时,在深山里又辗转奔波两三个小时来看望他们。得知当地已经把包括“悬崖村”在内的村庄易地搬迁和乡村旅游列上日程,总书记很高兴,特意嘱咐工作人员要把规划图拿回去,“我好好看”。

2023年年味渐浓之时,总书记同东西南北中六地干部群众视频连线。他问四川一个搞旅游的羌族村的村干部,游客多不多、村里收入怎么样。听说上一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他说:“不错咧!”“我向总书记分享了在这里的游玩体验和见闻感受,总书记很高兴,祝我们在这里玩得开心。”回想起与总书记的对话,游客魏卓“感到他非常牵挂乡村的发展”。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同四川石椅村的乡亲们和游客亲切交流。

一份牵挂,一份温暖。

今年春节前夕,在天津第六埠村听到有受灾村民直言“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很快渡过了难关,不觉得日子难”,总书记很是感慨。离开村子前,他特意告诉乡亲们:“党中央也下了决心,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努力把水利防汛工程建设得更好。”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办好。”

口言之、身行之,人民领袖时时放心不下的,是人民生活幸福。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蔡纯琳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李珊珊 王卓婕 毛长志 宋春燕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相关新闻
看图学习·春暖情长丨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和生活之美的喜庆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同大家一起聊家常、问冷暖、送祝福,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温暖人心。今天,一起来感悟!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陈锐海 设计:张曦 来源:央广网

团圆年丨年画里的江南

中国人有句老话, 叫“无画不年”。 没有相机的古代, 姑苏城的美, 都凝结在桃花坞木版年画里。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它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南的细腻委婉, 滋养了桃花坞木版年画 “精细秀雅”的艺术风格。 甲辰龙年, 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乔麦 “跨界”创作生肖年画《...

团圆年 | 见龙吉祥!在纹样里看见中国

今年是甲辰龙年, 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中, 就已出现龙纹的身影。 中国纹样, 贯穿中国历史发展整个过程。 迂回曲折的纹路里, 凝聚了来自东方的浪漫和想象力。 过去10年, 壮族小伙儿黄清穗 跑遍中国西南数百个村落, 收集整理“濒危”纹样, 建立纹藏线上博物馆, 用数字化方式系统整理中国纹样。 纹样,是对中国文化的朴素诉说。 一笔...

【团圆年】温故·贺新: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温故·贺新】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送上新春祝福,这一句句具有新春节令特点的诗文名句激励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奋发向上、逐梦前行。 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带给人们以希望和力量。 文案:张倩 制作:董大正 来源:光明网

习言道|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几乎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到基层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同群众一起拉家常、问冷暖,送去最温暖的祝福。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群众一起过年的暖心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