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团圆年丨年画里的江南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国人有句老话,

叫“无画不年”。

没有相机的古代,

姑苏城的美,

都凝结在桃花坞木版年画里。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它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南的细腻委婉,

滋养了桃花坞木版年画

“精细秀雅”的艺术风格。

甲辰龙年,

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乔麦

“跨界”创作生肖年画《潜龙腾渊》。

她将C919、芯片突破等元素

巧妙融入年画创作中。

“潜龙勿用,或跃在渊”,

寓意积蓄已久的能量即将迸发。

20多年前的“一见倾心”,

成就了乔麦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缘分。

她说,年画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

也是中国人的纸上理想国,

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监制 | 耿志民

制片人 | 彭裔然

总策划 | 余腾龙

编导 | 王帅天

摄像 | 赖健 董岩

剪辑 | 苌伟程 王莲

音编 | 王安然

视觉 | 王苏

动画 | 周文磊

统筹 | 杨波 刘霄 金伊结

协拍 | 李鹏 高磊 李家宝

鸣谢 |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江苏教育频道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团圆年 | 见龙吉祥!在纹样里看见中国

今年是甲辰龙年, 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中, 就已出现龙纹的身影。 中国纹样, 贯穿中国历史发展整个过程。 迂回曲折的纹路里, 凝聚了来自东方的浪漫和想象力。 过去10年, 壮族小伙儿黄清穗 跑遍中国西南数百个村落, 收集整理“濒危”纹样, 建立纹藏线上博物馆, 用数字化方式系统整理中国纹样。 纹样,是对中国文化的朴素诉说。 一笔...

【团圆年】温故·贺新: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温故·贺新】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送上新春祝福,这一句句具有新春节令特点的诗文名句激励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奋发向上、逐梦前行。 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带给人们以希望和力量。 文案:张倩 制作:董大正 来源:光明网

团圆年|福满新春

福者,百顺之名也。 春节是中国人祈福、纳福、送祝福的好日子。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亲朋好友见面道一声温暖的祝福。 “福”,成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春节考察,镜头定格的一幕幕温情瞬间,红红火火的“福”字常常映入人们眼帘。 在陕西西安雁塔区二〇五所社区,居民把一个“福”字剪纸...

【团圆年】温故·贺新: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温故·贺新】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送上新春祝福,这一句句具有新春节令特点的诗文名句激励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奋发向上、逐梦前行。   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表达中华民族在新春佳节之际,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悦和美好。  ...

团圆年|我们的文化中国年:拜年

大年初一, 小伙伴们,拜年啦! 据传,拜年源于“年兽”, 因为怪物“年”会在除夕夜出来吃人, 但如果,初一早上人们依然能碰面,便会互相道喜祝贺未被吃掉。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拜年达人, 多少得有点硬本事才行。 能力一,心理素质强。 面对亲朋好友八方来客, 真诚,是绝对的必杀技。 哪怕是个社恐, 都要从容不迫地用一句“过年好”掌控全场。 能力二,体能得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