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新疆兵团牧场:盘活民俗文化 助力经济发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现在大家可以看一下展区内,可看到这些小背包上面都有柯尔克孜族的刺绣,有我们常见的十二生肖。”

  近日一大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馆(以下称文化馆)内迎来一批游客,来自喀什的朱志河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展厅。

托云牧场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馆外景。吕宝山摄

  “我们第一次来托云牧场,刚刚听了讲解员介绍柯尔克孜族的刺绣,可以绣在衣服上、包包上,非常有特色。”朱志河说。

  托云牧场位于新疆乌恰县境内,是新疆兵团唯一一个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的团场。多年来,当地柯尔克孜族刺绣工艺得以保护和发展,形成产业带动效应,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2008年6月,柯尔克孜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柯尔克孜族服饰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文化馆2023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展示托云牧场发展史和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吸引游客,促进文旅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游客在文化馆内参观。吕宝山 摄

  文化馆讲解员陈思思介绍,2019年,托云牧场新建手工制品刺绣基地,面积约517平方米,吐孔·沙热成立的托云牧场帕米尔刺绣合作社就在基地。

  作为致富带头人,吐孔·沙热带领牧场刺绣爱好者,将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已有社员60名。

非遗刺绣吸引参观者。吕宝山 摄

  如今,除制作柯尔克孜族毡帽外,合作社还会制作并售卖相关服饰、床上纺织品、手工挂件等,产品在新疆各地都有销售,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接下来我会继续传承好非遗刺绣,带动更多人致富。”吐孔·沙热说。(中新网 戚亚平 李芸 陈明珠)

相关新闻
新春走基层| “奇德龙”亮相福州历史文化街区

图为可爱的“奇德龙”亮相福建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成一景。 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   2月2日,可爱的“奇德龙”亮相福建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活泼的造型与古厝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一道风景线。 图为可爱的“奇德龙”亮相福建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成一景。 中新网记者 ...

新春走基层| 福州: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引人参观

图为展示的木雕龙烛。 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   2月2日,《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正在位于福州的福建博物院举行,各种与龙主题相关的展品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 图为展示的三龙钮三足铜熏炉。 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 图为展示的景德镇窑五彩龙凤纹花瓶。 中新网记者 ...

新春走基层|探寻江西“非遗”:城南龙灯在传承保护中创新发展

图为史克滨在破篾,为编扎江西省级“非遗”城南龙灯准备原材料。刘力鑫 摄 图为史克滨在制作棉纸绳,棉纸绳被用来扎竹篾,它拥有不生锈、重量轻,使用牢固等特点。刘力鑫 摄 图为史克滨使用棉纸绳在扎制作龙灯所需的竹圈。刘力鑫 摄 图为史克滨使用棉纸绳在扎龙头。刘力鑫 摄 图为史克滨使用棉纸绳在扎龙头,一条龙灯主要包括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其中龙头是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