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谈大国重器之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23年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自2013年岁末起,习近平主席已连续11年发表新年贺词。每年的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都会提到一些大国重器、重大工程。

从神舟家族到C919大飞机,从国产航母到国产大型邮轮,从港珠澳大桥到复兴号……这些“上天入海陆上”的重大工程,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也彰显着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

01

中国高度

新年贺词中,“上天”的重大工程,见证中国高度。

这些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多次提到神舟家族,从2016年神舟十一号“遨游星汉”,到2022年“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再到2023年“神舟家族太空接力”。中国载人航天飞速发展,成绩亮眼。

如今,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2023年12月31日晚,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在中国空间站收看习主席新年贺词,三名航天员表示,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把中国人的“太空家园”维护好、建设好。

除了载人航天,在深空探测领域,中国航天也在不断前行。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提到嫦娥探月工程:2018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19年,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2020年,嫦娥五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前后实施发射,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这也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中国人将丰富人们对月球的认知。

探月之外,中国航天的探火和探日计划也在有序推进。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曾提到过“‘祝融’探火、‘羲和’逐日”。

根据国家航天局此前公布,下一步,中国航天将完成的是火星取样返回任务,该任务预计在2030年前后实施;探日计划方面,初步计划于2026年发射“羲和二号”卫星。

在这些“上天”的重大工程中,习近平主席还一直关注着北斗导航、C919大飞机的“成长历程”。

从2018年“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到2019年“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习主席两次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北斗导航。不久前,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从2015年“总装下线”、2017年“飞上蓝天”,到2022年首架“正式交付”,再到2023年“实现商飞”,习主席四次在新年贺词中谈到C919大飞机。

△2023年12月16日,一架蓝绿涂装的C919大型客机从香港国际机场腾空而起,飞向维多利亚港进行演示飞行,这是国产商用飞机首次翱翔香港上空。

从“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再到C919“逐步成长”,这份满分答卷,不断刷新着“中国高度”。

02

中国深度

新年贺词中,“入海”的重大工程,见证中国深度。

2023年12月31日晚,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

国产大型邮轮说的是“爱达·魔都号”,2023年11月4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

历经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完成试航验证后,“爱达·魔都号”正式进入市场。从一组数据来看“爱达·魔都号”:

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5万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爱达·魔都号”犹如一座“海上现代化城市”。

昨天(2024年1月1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爱达·魔都号”正式迎来商业首航的国内外宾客。

大型邮轮与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航空母舰一起,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它们分别代表着客运、货运和军用船舶建造的最高水平,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综合科技水平。如今,中国已集齐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除了大型邮轮,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还曾多次提到航空母舰这颗“明珠”。

从2017年“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到2018年“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再到2022年“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习主席关注着中国航母的建造发展。

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曾两次提到一项“入海”的重大工程——“奋斗者”号。

“奋斗者”号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一艘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截至2023年7月,“奋斗者”号已累计下潜193次,其中万米级下潜25次,已有32人搭乘“奋斗者”号到达万米海底,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一次次向深海的探索,在浩瀚大海不断刷新“中国深度”。

03

中国速度

新年贺词中,“陆上”的重大工程,见证中国速度。

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三地,横空跨海跃伶仃。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的政策相继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软、硬件的进一步联通,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巍然横跨,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顺着密布的“银线”浩荡出川。2023年12月30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顺利正式转入商业运行。只需7毫秒,蜀水汇聚而成的电能就可“闪送”至2000多公里外的江南。

大兴国际机场,从开工建设至首航投运,这个“超级工程”用时不到5年,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从空中俯瞰,大兴国际机场造型宛如“凤凰展翅”。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时速达到350公里,行驶一天就能穿越大半个中国。2022年,复兴号就已成功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

这一系列重大工程,用中国速度,带来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迈向深空、挺进深蓝、跨越峡谷高山……如今,一项项“上天入海陆上”的重大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助力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彰显着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撰稿丨战星岑

校对丨高少卓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习近平主席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启示录③

历经风雨洗礼,阔步伟大征程。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深情点赞“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

非凡的领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治国理政纪实

△视频:非凡的领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治国理政纪实(第一集) △视频:非凡的领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治国理政纪实(第二集) 刚刚告别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

“让世界看到一个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中国”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回顾中国2023年取得的不平凡成就,道出中国人民朝着梦想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心,表明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前行、共创未来的真诚愿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传递了中国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让世界看到一个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中国。在中国共产...

学习时节丨“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每当新年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心中最牵挂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必将兴旺发达。让我们一起回顾习主席历年新年贺词,感受其中真挚而深沉的人民情怀。   统筹:李琳 杨格   策划:倪仕轩   设计:汪婉莹   校对:陈学德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