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中国人一定能够靠自己养活自己!”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0月16日

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

我们很难不想起他

袁隆平

高中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中

讲述了他毕生研究

杂交水稻的故事

今天

沿着课文的线索

一起追忆袁老

 

拼尽毕生精力

他要让中国人吃饱饭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

是袁隆平梦想开始的地方

也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

1953年

袁隆平初到湖南安江

就被这里的江水吸引了

从此

人们总能在江面上

见到他矫健的身影

但到了1960年

他的身影突然不再出现

袁隆平在自传中

提到了这段往事:

“因吃不饱饭,就中断了游泳”

在切身的饥饿中

袁隆平立下了坚定的志愿

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不久之后

袁隆平在稻田里查看时

突然发现一株个体伟岸的水稻

进一步研究发现

这株水稻是天然杂交稻

它的出现

为袁隆平指明了

水稻育种的新方向

此后

袁隆平不断地探索、实验……

那切身的饥饿记忆

和要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坚定信念

成了他无数次挫败后

继续坚持的动力

1973年

袁隆平终于完成了

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袁隆平生前说:

“科学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都是失败居多

但是我们从失败里面

总结经验教训

让失败为成功之母”

“禾下乘凉梦”的背后

是他的家国情怀

“梦见我这个试验田的水稻

长得比高粱还高

我好高兴

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凉……”

众所周知

袁老有一个“禾下乘凉梦”

高中语文课文

《喜看稻菽千重浪》中

记述了这个梦境

袁隆平的学生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华凤说:

“10多年前他(袁老)问我

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搞

高产高产再高产吗?

我说您老人家不是搞‘禾下乘凉梦’吗?

他说不是的

我们国家这么多的人口

经济社会要高质量发展

意味着要占有更多高质量的耕地

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

一定要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

提供更多更好的高产品种和技术

使国家能够腾出更多的耕地

来搞经济建设”

“禾下乘凉梦”的背后

是袁隆平扎根大地

心系家国的情怀

……

74岁,超级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研究

82岁,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

84岁,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100公斤研究

88岁,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200公斤研究

90岁, 培育第三代、第四代

第五代杂交水稻和耐盐碱水稻

这是袁老人生最后17年的奋斗足迹

他把自己的一生交给水稻

只为国人吃饱饭、吃好饭

袁老生前曾说:

“我这一生就是扑到水稻上面

我最心爱的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高产水稻

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

能够实现‘禾下乘凉梦

我没有实现,我的后继有人

他们会实现的,加油!”

致敬袁老,缅怀袁老

10月13日-10月22日

每天20点档

锁定CCTV-7国防军事频道

一起看

《课本里的英雄》

(来源:央视军事)

相关新闻
袁隆平超级稻在四川德昌实现单季亩产1251.5公斤

一夜秋雨过后,安宁河畔连片沉甸甸的稻穗迎来“交卷”时刻。10月14日,测产验收专家组成员对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的 “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示范项目”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随着测产验收数据揭晓,该项目实现了单季亩产1251.5公斤。   10月14日,...

“赶粉”记

“赶粉”,是给杂交水稻制种的种稻实施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是杂交水稻种子生长的重要环节,福建建宁县农户每到“赶粉”时节都在进行时间与时宜的赛跑。   能否有效授粉是孕育水稻种子的关键。李德平夫妇像管护自家孩子一样呵护着这30多亩制种田:长快了,适度烤田;长慢了,多施肥...

三明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

7月26日至27日,由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种子协会主办的全省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会在尤溪举行,来自全省29个制种县的105名农业技术干部、制种企业技术人员、制种大户等参加培训。 杂交水稻制种是福建的优势特色产业。记者从培训会上了解到,2022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6.43万亩,产量9604万公斤,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三明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

著名水稻研究专家周坤炉逝世,系袁隆平的老战友、重要助手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著名水稻研究专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巡视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坤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21日晚在长沙逝世,享年79岁。 公开资料显示,周坤炉,男,汉族,1944年10月出生,湖南省安乡县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湖南常德农校。周坤炉历任湖南水稻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巡视员。他还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