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袁隆平超级稻在四川德昌实现单季亩产1251.5公斤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夜秋雨过后,安宁河畔连片沉甸甸的稻穗迎来“交卷”时刻。10月14日,测产验收专家组成员对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的 “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示范项目”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随着测产验收数据揭晓,该项目实现了单季亩产1251.5公斤。

  10月14日,德昌县“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示范项目”测产验收现场。新华社记者 尹恒 摄

  此次测产由湖南省农学会组织,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测产方法,随机抽取了3块水稻田进行机械收割,机器脱粒后经测水、除杂、称重,测得三块田平均亩产1251.5公斤。

  据介绍,德昌县位于四川安宁河谷,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水质好,适宜水稻有机物质积累。该示范田面积为110亩,种植品种为“粒两优8022”,于3月20日开始水稻旱育秧播种,4月24日至5月5日移栽。示范片育秧采用早育稀播、宽窄行定距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原所长程式华介绍:“这片示范田水稻生长健壮、长势均匀、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落色好、无明显病虫害。如此高的测产量,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

  10月14日,德昌县“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示范项目”测产验收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尹恒 摄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表示,未来,袁隆平创新团队将继续与全国水稻科研人员一道,以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为抓手,锚定世界科技前沿,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举措,凝聚优势力量,着力在培育重大品种、创新育种方法、强化高产攻关、加速成果转化、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杂交水稻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记者 尹恒)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著名水稻研究专家周坤炉逝世,系袁隆平的老战友、重要助手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著名水稻研究专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巡视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坤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21日晚在长沙逝世,享年79岁。 公开资料显示,周坤炉,男,汉族,1944年10月出生,湖南省安乡县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湖南常德农校。周坤炉历任湖南水稻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巡视员。他还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用毕生努力发展杂交水稻的追梦人;他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他,就是袁隆平。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选择农...

那年今日 | 愿世间如您们所愿:“医食”无忧!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离开两年了……2021年5月22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在同一天离开了我们。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来源:新华网)

两年了,重温袁隆平的几件“小事儿”

2021年5月22日,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逝世。 时隔2年, 每每想起袁爷爷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我们总会感到一种温暖与力量。 国士已去,精神长存。 今天, 再次重温发生在袁爷爷身上的小事儿, 一起缅怀袁老,获得力量。 曾被误认为“孕妇” 1964年, ...

“南袁北杨”俱往矣:著名水稻专家杨振玉逝世

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著名水稻专家、杂交粳稻奠基人杨振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8日5时09分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5岁。 上世纪七十年代,杨振玉首创“籼粳架桥”技术,将部分籼稻遗传成分导入粳稻品种中,成功选育了世界第一个“人工制恢”粳型恢复系C57,丰富了粳型恢复系资源,率先攻克了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强的世界性难题,并在我国北方实现了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