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盛世修文,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典籍版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按照全面覆盖、门类齐全、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中国国家版本馆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文化符号、文脉信息的十大类版本资源纳入保藏范围。

远古遗存的吉光片羽,千载典籍的一纸一页,百年复兴的坚定步伐,汇集相聚,建构起一座赓续中华文明的“基因库”。

盛世修文,汇流澄鉴,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看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

总策划:刘健

策划:李拯宇

出品:孙志平

制片:樊华

统筹:秦大军

主编:刘佩

编导:畅舒婷

记者:杨志刚、任超、畅舒婷

配音:王帅龙

海报:杲均丰

鸣谢:中国国家版本馆、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相关新闻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为有源头活水来

九曲溪畔、隐屏峰下,绿竹随风摇曳,簇拥着古朴雅致的朱熹园。 朱熹,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朱熹园,又名武夷精舍,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晨窗林影开,夜枕山泉响。”在临溪傍岩的武夷精舍,朱熹率一众弟子荷锄挑担、著书立说,“琴书五...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千年弦歌贯古今

湘江西岸,临橘子洲头,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尾峰,故得名“岳麓”。北宋开宝九年,岳麓书院正式创建。那之后,作为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虽经数次兴衰,却终得以赓续绵延、弦歌不绝。 苍松翠柏间,走进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庭院,“实事求是”匾额高悬于书院讲堂。2020年9月...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丨古祠风韵,遇见三苏祠!

蜀地眉山,东坡故里,百年银杏、千年黄葛,生机盎然。踏入祠内,红墙环抱、碧水萦绕、翠竹掩映,此地名曰“三苏祠”。   三苏祠是北宋年间的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整个祠堂坐落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三分水,两分竹”,有“祠在水中央”一说。   2022年6...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千年运河焕新生

中国大运河,蜿蜒穿行3200多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大运河承载的,是空间的绵延,更是时间的流淌。它历经几度兴衰变迁,最终沟通起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南北水运的主动脉。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大运河文化...

【习声回响】守护中华文脉 让文物活起来

习近平: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这段话出自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陕西汉中,地处巍巍秦岭与绵绵巴山之间,是汉文化发祥地。奔流不息的汉江穿...